立寨370年,谜一样的鱼雅,靠什么成为贵州辣椒产地崛起的明珠
说到贵州的“香型”辣椒,你一定很难想象竟然在贵州省贵安新区的马场镇鱼雅村,在这里,依托于新成立的一些辣椒深加工食品企业的赋能,即将带来贵州“香型”辣椒种植提升的全新变化。
你不知道,就这个“鱼雅辣椒”(笔者注:在笔者的文章里,以后都指鱼雅村、凯掌村、枫林村、王莽寨等联合板块土地出产的辣椒)曾经经历过的辉煌与岁月。
鱼雅村,是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下辖的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就在“鱼雅”这个自然村里。走进“鱼雅”,发眼四周群山环绕之处,在现代楼宇的间隙中,你仍然可以看到雕花窗、福字门头、石板房、四合院、小阁楼、大院坝、石围墙的老建筑民宅、院落,书写着历史的洛印,仿佛告诉我们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沧桑,同时又告诉我们百年岁月的沉淀和洗礼,从而在现代鳞次栉比的新楼宇相映成辉下光辉岁月的来临。
在“鱼雅”的村北头,一出寨门,就是一个不小的“湖”,早年间,确切计算应该是40年前,这个“湖”水清澈透底,深不可测,微风袭来,湖面翻起一阵阵的波澜,整个湖的边上被一层层的芦苇遮盖得严严实实,一群群的野鸭在芦苇水间扑腾嬉戏,所以,“鱼雅”又称为“野鸭塘”。笔者在10来岁时,与大人路过此地时,曾就用手捧一捧湖水就直接喝下,湖水清甜凉爽,直透心脾,喝完后,唇边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实在舒服极了。这个儿时喝“野鸭塘”湖水的经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而后,时过境迁,今天的这个“野鸭塘”湖,只能用“一口池塘”来称呼了,池塘里的水虽然仍就清澈见底,但已经没有那么“深”了,野鸭当然就不见了,芦苇当然也没有了。但在“野鸭塘”湖的边上已建成了一层层的农田,养育着质朴、善良的“鱼雅人”。正因为“鱼雅”的好山好水,才迎来了今天的“鱼雅辣椒”。
时代在变化。土地在成长,寨子对面的北坡上,一座座低矮的丘陵式荒山正在被“鱼雅辣椒”进行“侵略”性的种植地覆盖。现今的的“鱼雅辣椒”种植地正在从500亩起步,向万亩辣椒种植地进军。这种坚韧与勤奋的精神,得益于“鱼雅人”的一直以来“质朴、勤奋、诚恳”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让鱼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让外人一直着谜并难以理解鱼雅为什么发展那么快、那么好?其实,这是“鱼雅”魏姓人的秉性与真情生活的写照。
鱼雅,立寨于明末清初年间,距今约370年了,但已无法考究实际的年份。当时,鱼雅的存在,是由魏姓家族牵头为避战乱而迁移过来立寨的。从现今仅存的100多栋老房子的木头梁、木柱子、雕花窗,四合院、石阶路、楼房连廊等来看,魏姓家族在迁移过来立寨时的显赫就不言而喻。
鱼雅立寨之时,背靠树木茂盛的大山,由于该地多石少砖瓦,房屋大都建在靠山之处,并延绵到山脚。然后,在寨子的“坝子”开阔地开荒种地,一代代繁衍至今。当然,在现今的新建楼宇已经在“老鱼雅寨子”进行下移到公路两旁开花结果了。交通的便利,带来了人们新的思想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变富”的思想。
于是,在“鱼雅”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之时,开始了辣椒种植板块经济的“鱼雅辣椒”品牌之旅。“鱼雅辣椒”的种植历史,应该是在“鱼雅”立寨的前后时期,就开始了辣椒的种植。历史记载,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可以说,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来栽种,至少在300年以前就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然而,由于各地土质、气候的不同,自然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辣椒特色。“鱼雅辣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势而为出现的、不同于全国各地辣椒的“香辣”品性。为了推动“鱼雅辣椒”的板块经济发展,在新时代里展翅腾飞,“鱼雅辣椒”在近几年里兴办的辣椒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赋能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说到“鱼雅辣椒”,其辉煌时期的岁月,不是在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彰显,而是,在人们生活困苦时立下的不朽功勋。在上世纪70、80、90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都经历过用柴火烤一烤青辣椒,蘸点盐,咬一口,再吃一口饭的日子。而非辣椒成熟结果时期,则是用柴火烤一烤干红辣椒,就蘸点盐或酱油,咬一口,再吃一口饭。就这样,吃得辣,吃得香,很下饭。让人们的生活在生活必需品短缺时期过的日子照样美滋滋。笔者想,可能只有东北的大辣椒,咬一口,再咬一口葱下饭、下稀饭;新疆的大青辣椒,咬一口,喝糊糊等吃法上可以与之相媲美了。
鱼雅辣椒,在推动辣椒板块化经济发展品牌方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相信通过“鱼雅辣椒”品牌板块化“鱼雅村、凯掌村、枫林村、王莽寨”组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定能够催生“鱼雅辣椒”这面贵州辣椒品牌的旗帜。而承载“鱼雅辣椒”发展使命的、辣椒制品的深加工企业在“质朴、勤奋、诚恳”价值观的引领下,定能够扬起“鱼雅辣椒”的品牌大旗,迎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