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集群化引导工业互联网发展,广东等地在行动,青岛市北区建设工业互联网集聚区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筐,更不是一张饼,然而工业互联网到底应该怎么建设,应该如何开展,事实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操作标准,正如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泰斗级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提醒的一样: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要有新的思路。商业模式方面,传统消费互联网通过资金投入、聚人气、圈用户、攒流量、广告和会员费等来支撑收入,这种模式无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企业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效益通常只能间接计算。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筐,更不是一张饼,探索创新,多地在行动

 

整体看来,我国建设工业互联网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注重融合性。工业互联网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支撑,因此,建设工业互联网基地要从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角度,与制造服务化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三化融合”的融合发展。

第二、强化针对性。工业互联网从本质说属于制造服务业的服务性质,是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发展服务的产业业态,服务的依附性特征决定了工业互联网高效发展必须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结合地区产业特性、产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需求,有针对地设计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框架、发展模式及路径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注重落地性。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高大上的概念,更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站、软件、APP等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能够覆盖,而是一个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场景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础设施,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全产业链服务架构与体系,因此在实践操作中,要从促进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角度,从大幅提升产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能力的角度,强化一系列从平台架构、软件开发、数据服务、新型网联基础设施建设的全产业链协同与落地。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筐,更不是一张饼,探索创新,多地在行动

 


工业互联网既是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更是引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务实、高效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一定要走场景化、集群化发展路线,国内以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行示范城市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探索。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具体如何建设,广东等地的探索实践已经很具有代表性。

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5月7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广东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试点方案(2020-2022年)》,加快构建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5G与制造业各垂直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首批八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正式公布,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以及湛江六个城市。同时,第二批广东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启动建设。广东首先着力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其次注重场景化建设,计划在“5G+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制造行业,形成10大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第三,着重建立“5G+工业互联网”端到端技术产品团体标准,培育成熟商业模式。第四,以八大示范园区建设引领广东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组织“5G+工业互联网”企业规模化推广,探索多种企业网络建设运营服务模式,实施工业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

其中广东省的首批八个应用示范园区试点是:

京信通信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广州)

昊志机电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广州)

富士康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深圳)

格力电器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珠海)

美的厨电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佛山)

TCL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惠州)

中建钢构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惠州)

湛江钢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湛江)

6月11日,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
赛轮集团宣布“橡链云”平台正式对外发布。该平台通过集成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技术,可满足橡胶行业复杂的制造模式,能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服务和APP应用,现已广泛应用在智能制造、数字营销、智慧供应链、协同目标研发体系、数字运营等领域。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筐,更不是一张饼,探索创新,多地在行动

 


根据最新消息,青岛市市北区已构建工业互联网集聚区基础框架,并将围绕“个十百千万”模式进行打造,选树一百个以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工业APP、集成方案等为主要方向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广泛参与新型网络设备、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咨询分析等工业互联网核心环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