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秦岭生态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西起甘肃临潭县北部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和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东西长1600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秦岭是我国南北区域分界线与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是我国动植物资源宝库。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本区域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
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特种库”之美誉。据相关统计,秦岭山脉内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其中秦岭特有种192种,国家保护植物44种;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总数的34%。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并称为“秦岭四宝”。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秦岭成为我国动植物资源的宝库,保护秦岭生态,就是在保护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基因库。
秦岭是黄河、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秦岭北坡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南坡是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和汉江的源头区,东段的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则是黄河一级支流伊洛河和淮河一级支流颍河的源头区。秦岭为我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这些河流把秦岭南北和关东、关西连接起来,沟通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保护秦岭生态,就是在保护支持我国主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水。
秦岭的天然屏障作用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孕育了深厚持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西汉初年,张良曾谓:“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班固言故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周、秦、汉、唐定都关中,西安作为古代王朝和政权都城的时间长达1000余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岭优越的生态环境。伴随着都城的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亦得以在此孕育发展,秦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秦岭生态,就是在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昔日开发老君山,我们是身价亿万,这个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我们点点头,动动笔,挥挥手,十万大军,四千难民,爬山涉水,赴汤蹈火,构建起了秦岭南麓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绘制了大华山旅游板块的蓝图。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作为秦岭的龙头,责无旁贷的要扛起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伟大旗帜,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