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黑马·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10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有房地产公司。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转变,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
民俗文化
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当代所说的关中,即关中平原。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个地市,属麦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称其为“泾渭文化”。
这一地区原始文化层十分深厚,是周秦汉唐以来的典型封建文化地区。古代原始文化的遗址、古老的神话传说特别多。古代神话中的女娲、黄帝、炎帝、姜原、后稷的故乡均在这里,巨灵擘山、夸父逐日、禹凿龙门、唐尧避水、仓颉造字、杜康造酒,美不胜数。俗语有“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众多的帝王将相的陵墓佐证了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乡,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的汇聚之地。
这块黄河文化的摇篮、周秦民族的发祥地,汉唐雄风吹过的平原,除龙凤文化之外,在民间还潜藏着狮、虎文化的雄厚实力。它吸引着大量的海外游子、国际友人,成为国内外瞩目和向往的陕西民俗文化代表性地区
袁家村是陕西地区发展较快的旅游村,主要针对城市里面高消费的人群,为人们提供舒适,以及怀念农村风情的人们。家家主营的就是家常便饭,野菜,粗粮,给人们做出最营养的饭菜,有好多原始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能够使人们消除疲惫的身体。是一个风土民情的好地方。
袁家村于2015年8月份在西安曲江银泰开了第一家西安的实体店,将袁汁袁味的关中美食,带到了古城西安。
袁家村2016年的规划就是:足迹遍布古城,让古城人民感受袁家村的魅力,让古城人民吃上健康营养的食物。
2019年7月28日,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旅游观光
路线
从西安出发,驱车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便到了被人们称为“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走进村子,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使游人恍惚中有种穿越时空之感,仿佛回到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走进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有油坊德瑞恒、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阁、面坊五福堂、茶坊童济功、醋坊五味斋、布坊永泰和、药坊同顺堂------醋坊中,一坛坛、一瓶瓶手工酿造的纯粮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面坊中,兴致勃勃的游人饶有趣味的推动着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面粉缓缓地溢出来;布坊里,满面沧桑的妈妈坐在古老的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漂亮的土布;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 踩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欣赏着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
出了古巷,走进“现代巷”。只见宽敞的街道两旁松树顶天立地、郁郁葱葱。松树后边是两排整齐的楼房。这些楼房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格。一般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里面则古今结合,设备齐全。家家都是农家乐,户户窗明几净、厨香萦绕。即使是刚用过餐的游人此时都会食欲大增,忍不住要尝一尝袁家村的绿色食品!
袁家村还是个长寿村。听说这里有十几位百岁老人,他们个个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也许是这里的山水滋养人,也许是这里的空气更清新——
看到这样的袁家村,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农村,袁家村为什么这么繁荣?原来这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致富带头人——袁家村的老书记郭裕禄!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的袁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郭裕禄带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企业。他统筹全盘、废寝忘食,带领村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袁家村。到1993年,袁家村已经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还有个房地产公司。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家家生活得有滋有味!
时至今日,这个村还没有包产到户,照样是社会主义的“大锅饭”。一切事宜都是由村委会带领大家去操办,甚至村民娶媳妇都必须经过领导审批。据说,袁家村小伙子谈对象的第一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大专升为大学本科。这一点足以表明袁家村领导者的远见卓识。
如今,这个村的正朝着环保、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变,村委会一班人正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用民俗一条街来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村民生活的演变过程。这条街也就成了一本关中民俗演变的历史书! [2]
交通信息
1、西安城北客运站、城南客运站每天有往返袁家村的班车(车票22元左右),40分钟一班,可直接到达袁家村。
2、咸阳南站有直达袁家村的大巴,每40分钟发一班车,车程45分钟左右。
3、在咸阳长途汽车站(七厂十字南)坐长途汽车到礼泉县(车票10元左右),在礼泉县城换开往烟霞、北屯方向的车,到袁家村下。
推荐美食
走进礼泉县袁家村,驴拉着磨研着辣面,白嫩的豆花,醇香的粮食醋……涌上你的鼻尖,仿佛一下子回到从前。在袁家村用餐的话人多者可到各户农家乐,也可在民俗一条街品尝小吃,几样小吃很有特色,实在是不得不品尝:
稃子:稃子俗称土醪糟,是广泛流传于北方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大麦仁发酵酿制而成,具有生津润燥、化谷消胀、理气宽胸、利水泄湿之功效,味道甜美香醇、冷热皆宜,在城市已不见此物。
箸头面:陕西著名的地方小吃,又称香棍面,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别有特色,制法独特。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名。
白吉饼: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乾县锅盔:乾县锅盔是陕西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泡泡油糕:泡泡油糕是咸阳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
宝鸡凉皮:宝鸡凉皮是陕西著名小吃,口味独特,老少皆宜,早已走出陕西,香飘全国,受到各地人士的广泛欢迎。凉皮又称“酿皮子”,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味酸、辣,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袁家村酸辣粉:土鸡加大骨熬制而成的汤,特色的清香、醇厚的味道,加上纯红薯手工粉条,加上由袁家村自己产的香菜,搭配在一起,美味势不可挡。 [2]
发展趋势
袁家村于2015年8月份在西安曲江银泰开了第一家西安的实体店,将袁汁袁味的关中美食,带到了古城西安。
袁家村2016年的规划就是:足迹遍布古城,让古城人民感受袁家村的魅力,让古城人民吃上健康营养的食物。
获得荣誉
2019年7月28日,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参考资料
1、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在五彩田园发布 .北纬网[引用日期2017-12-10]2. 袁家村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引用日期2014-07-16]3. 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布这320个乡村入选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7-29]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20-01-20]词条标签:
· 沐之啨myth
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袁家村是陕西关中平原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62户,不到300人。现在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
区位和交通区位图
产业经济
旅游为主
本地就业突出以旅游业为主。2016年全村286人,人均纯收入7.5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
从就业现状来看,大部分农民从事和旅游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商铺店主都为袁家村本地人,从事小吃经营生意的大多是中年妇女,而青年人则在艺术长廊区从事手工艺品经营,酒吧一条街有一部分则为外来人员经营。
产业业态
从产业业态来看,餐饮业占据首要地位,小吃街投资收益最高。截至2015年,袁家村从事特色餐饮的116家,特色零售的74家,酒吧15家,住宿73家,其它经营7家,小吃街投资收入比高达1:50,领跑景区“投资-收益”比。
袁家村业态构成占比图
袁家村街区投资汇报效益表
数据来源:袁家村财务处和村委会
逐步发展
地处关中腹地的袁家村,正是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整合拥有的人文资源,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从民俗旅游出发,经历了四大阶梯式的发展阶段,实现了“袁家村”品牌效应的极大飞跃。
特色资源·独占鳌头
袁家村以关中饮食、关中建筑、关中民俗为依托,深耕区域乡村旅游市场,打造出体现袁家村味道的特色小吃、体现关中样式的民居建筑和体现关中人豪放、淳朴的民俗文化。
关中美食
袁家村特色美食:陕西饮食注重原汁、原味再者“色香”,在全国各大菜系中以风格古香,形式华丽典雅,以香辣、脆爽而独树一帜。
关中建筑
袁家村为关中传统村庄,其建筑更多是关中民居,整体的建筑布局为聚集模式,遵循一定的“风水”原理。
聚集模式:建筑的群落布局以村落为聚集模式、中规中矩地沿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平行展开。
“风水”原理:各住宅的落位朝向亦都遵循着“风水”原理;前有“案山、朝山”后有“祖龙”,“负阴而抱阳”,“聚气使不散”。
建筑细节:建筑的装饰也讲求乡土情结和精神内涵,如门前栓马桩、抱鼓石,窗上雕刻及形式。
「袁家村屋顶」多采用硬山形式,偶尔采用悬山形式
体现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的照壁
袁家村门前建筑构件
关中艺术
以秦腔为代表的戏曲,具有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又被称为“吼戏”;陕西皮影在人物造型塑造方面具有单纯质朴、生动形象、有势有韵的特点;弦板腔唱腔既豪放悲壮,高昂激扬,又委婉细腻,柔和清亮。
市场产品·多元立体
袁家村乡村旅游品牌发展通过五大业务板块助推,产品开发上有关中大院、农家生活、民俗活动等特色民俗体验类产品;当地民俗演艺以及反映袁家村发展变迁的舞台剧;充分利用当地民俗工艺,开发出特色旅游商品;并且打造以关中院子典型老宅建筑风格的多样化的住宿产品等。
五板块业务划分
六要素产品构成
全方位的产品构成体系
民俗体验类
民俗体验主要开发关中大院、农家生活、民俗活动、关中印象;将关中农耕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经千年的文化艺术进行保护,打造农耕文化的展示和体验板块。
·演艺类
特色文化与民俗演艺(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杂耍、秦腔、皮影等 ;《再现袁家村》全剧以袁家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为主线,生动再现了袁家村丰富民俗生活的时代变迁,追溯了袁家村人多年来不懈奋斗的创业精神。
·旅游商品类
开发生态有机绿色食品、地方特产、手工艺品、民族服饰、饰品、书画古玩、草药等旅游商品。
袁家村艺街坊民俗工艺信息表
·住宿类
住宿模块开发特色客栈、农家民宿、商务会议、休闲疗养; 总体来说以关中院子典型老宅风格建筑打造主题假日酒店、星级商务酒店、温泉疗养中心。
住宿模块信息表
流量与客群
袁家村自2007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年接待旅游人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并且游客群体主要来源为西安周边地区, 还有少部分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游客。省内游客占其游客比例的绝大数高达91.4%。
空间结构呈现两横三纵三大区,“井”字形的规范格局、连贯的环状空间路径共同呈现出完整商业街区总体规划图。
两横三纵三片区
两横:第一条横轴贯穿关中印象体验地与农家乐北区之间的主要道路;第二条横轴贯穿农家乐南区与关中古镇之间的主要道路。
三纵:最西侧和最东侧的两条纵轴依次贯穿村落主要的对外交通空间,中间一条纵轴作为联结三大片区的空间线索。
三片区:关中印象体验地、农家乐区、关中古镇。
袁家村商业街区总体规划图
“井”字型格局
两横轴与三纵轴之间相互交叉贯通,从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井”字型格局,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使乡村整体空间具有均衡、稳定的布局方式,也使不同片区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较好的连通性。
袁家村空间结构图
空间序列组织
一般空间的游览顺序,按照“关中印象体验地——农家乐北区——农家乐南区——关中古镇区——农家乐南区——入口区”,从而形成一条完整连贯的环状空间路径,此外,在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最东侧也设有一个次入口,直接通往对外的交通干道。
商业运营·互惠共赢
“袁家村除拥有现代的管理,结合实地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运营模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帮助袁家村快速腾飞;股份制的集体资源分享制度,帮助本地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多村庄资源整合的区域联动发展,跳出了“村集体”经济的严重桎梏。”
袁家村管理结构图
区域化联动发展
跳出小村庄范畴,充分考虑袁家村与周边村庄及烟霞镇的关系,实现资源互享、产业互动、功能互补、空间互通。
通过土地流转,高效利用村庄有限土地资源,规划建设袁家村周边10个村庄的袁家社区,并为村庄的集体产业建设、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优势资源整合、统筹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实现旅游空间、产业空间与居民生活空间的融合。
袁家村与周边村庄资源整合图
现代化科学管理
袁家村在袁家村投资集团公司下设陕西关中印象地旅游管理公司,专门负责袁家村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的发展板块,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
股份制模式运营
强制推行股份制,股份化各大街区资源,保证商户有利可图,在袁家村掌握土地使用权、建筑建设及使用权的情况下,强制村民和商户共同入股,并稀释股权,让村民甚至外来周边村民共同入股,共同分红,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袁家村作坊管理示意图
总结经验·稳步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已经百余家。对比刚开张时期,由于同质化严重,不少民俗村现在已是门可罗雀,但是,袁家村坚持品质化开发的策略,四大有力措施,为其集聚了极大竞争优势,保障了“袁家村模式”的创新与成功。
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袁家村人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积极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发展规律和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最初的民俗旅游,升级到休闲度假旅游,再到现在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袁家村不断调整发展方向,以顺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集中管理发展集体产业
袁家村在实行土地责任制后,并没有分掉集体财产,而是实行集体所有制,摸索寻找集体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但使其成为整个村庄经济的支柱,更是将绝大多数的村民纳入其中,如今已经形成产业链带动效应。
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袁家村能成功的一大法宝,从70年代初的郭裕禄书记等一班人,到现在的郭占武、郭俊武等一班人的身上,都展现出了进取精神和实干精神,带领村民不断探索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良好的管理机制
袁家村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好、这么快,还得益于有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的“四议两公开”制度(四议: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全民皆兵”模式
运营、管理成本低
袁家村采用的是自称“全民皆兵”模式,即农户自己经营老字号、农家饭,农民还住在原地,这样既完好地保留了农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避免了很多景点开发后变味、不接地气的问题。
管理上村委会牵头,村委会下面有管理公司,公司下面是协会。农家乐有农家乐协会,小吃街有小吃街协会,酒吧街有酒吧街协会,这些协会里的成员都是商户们自己推选出来的,这些成员都给协会义务服务,等于是村民经营户自己管理自己,村上的干部都是义务的。
适度补贴,避免恶性竞争
袁家村的管理模式表面上看似松散、粗放,实际上背后是精细化、接地气的管理方式。袁家村郭书记以小吃街打比方,一条街上有100个商户,就要有100种小吃。锅盔、豆腐脑、炸麻花……村民各自认领,如遇几家同时报名便PK,留味道最好的那一家。这样就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
然后,村管理公司看谁家不挣钱。比如说卖蒸馍的店,蒸馍本身利润低不挣钱,但是一条街上必须得有一个卖蒸馍的,那怎么办,村里就给补贴,补到这家店能挣十万元。
大作坊孵化成公司 全民股份制共同致富
这个酸奶厂改成股份制公司以后,当年入股一块钱,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分到九毛多,到今年大概可以分到一块五毛钱。我们这个酸奶每年的纯利润大概是1000万。
3.0版本的袁家村
打造百年袁家村,核心在于产业的发展。从2007年至今,袁家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关中民俗旅游,到发展乡村度假游,再到现在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
袁家村“旅游+”:“+”的核心是品质。不管是小吃还是农副产品的供应,我们首先给游客保证的是品质.
▲袁家村,聚集了许多特色民俗、酒店等(图/网络)
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涉及行业多达百种,我们选择“旅游+”的产业一定是高品质。比如引进以民俗创意文化为核心的系列化、高端化、个性化产品,酒吧街、艺术街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袁家村的品质,我们要逐渐培养一些小品牌,跟着大品牌走出去。
尽管这些产业现在可能赔本经营,但从长远来看,营造的这种文化氛围实际上是增加了乡村的造血功能,是一种大业态的完善。村里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袁家村的无形财富。
▲袁家村已走进小寨赛格、砂之船等购物中心(陕西日报/赵晨)
袁家村能走出去的只有两样东西:思路和经验。我们有自己的发展经验,有专业的团队,不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招商运营,袁家村已经做好了走出去的准备。
未来袁家村要做两件事:一是旅游发展,二是三产融合。我们现在在陕西做的是袁家村·关中印象,未来将把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带到全国,结合当地的特色,打造出更多袁家村印象。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国的游客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去找不一样的袁家村。
在三产融合方面,我们将通过品牌带市场的方式,三产带二产,二产带一产,致力于将袁家村的农副产品卖到全国。树品牌拓市场,通过袁家村这块金字招牌,带动更多小品牌走出去。
蔡律综合 202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