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仁爱堂国医馆客服微信bjrat08 电话010-52882465
共济失调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调动作失灵、不平稳与不协调,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共济失调准确地说只是一种症状。人体的正常运动 , 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 , 皮质的基底核 , 前庭迷路系统 , 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 , 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 , 称为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上行下行传导束的调节与控制,使人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来恰当地完成随意运动,保持平衡。若上述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协调作用障碍,则称为共济失调。
中医上则认为共济失调是属于痿症,是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筋脉失常,就会导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中西医对共济失调的观念不一样,就决定了治疗理念的不一样、治疗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中医则通过对患者中医辨证,给患者切脉(切诊)看舌苔(舌诊),结合病史、病理、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表现等辨证找出病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针对性的治疗处方,真正做到万人一病,一人一方。了解治疗方案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详细了解
客服微信:bjrat08
电话:010-52882465
北京仁爱堂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