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日(15):绍兴·百草园
2019-9-13
吃过早餐,九点多离开宾馆,前往鲁迅故里。我们还要去参观鲁迅旧居,去看看我们记忆清楚的小学课本里的“百草园”。
鲁迅旧居是鲁迅少年时生活过的的地方,这里的规模和格局,物件和陈设,都要比昨天我们参观过的鲁迅祖居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大户人家的派头,一个破落家庭的衰景。鲁迅的祖上曾经“阔过”,而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败落。屋子小了很多,陈设简单了很多,很多用具已经破旧。一把皮躺椅,皮面破了很大一个洞,还在使用。
鲁迅的童年似乎一直都笼罩着阴影,一如着院子里到处发霉变黑的粉墙。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要跑当铺跑药铺;要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闲话。鲁迅对他的家乡人——除了寿先生和小伙伴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好感,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他应该是急于离开的,离开家乡,就是摆脱那阴霾和晦气。
后来鲁迅在北京工作期间,将老家这房子也卖了。他要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安置一大家人,包括他弟弟周作人一大家。需要费用三千五。鲁迅作为老大出二千,租屋卖了一千,需要周作人出五百。周作人连五百都出不起,鲁迅就找人借钱。后来鲁迅到处兼课,就是为挣钱还债。一文钱不出的周作人,后来却将这院子肚子占了,鲁迅被赶了出去。
有小导游在讲鲁迅的婚姻。鲁迅离开家乡之后到南京上学,又公费去日本留学。他母亲给他找了个媳妇儿,叫做朱安,一个小脚的,不识字的乡下女人。鲁迅是不愿意接受的。他接受了新思想,要过一种新生活。他母亲以病重的借口将他骗回来,要他与朱安完婚。鲁迅不情愿,但他是个大孝子,不会违逆母亲。朱安知道鲁迅讨厌小脚,上花轿时特意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上棉花。不想下轿的时候大鞋脱落,露出丑陋的小脚,这更让鲁迅反感。鲁迅没有脱衣服跟朱安在一个房间呆了一个晚上。过几天,他又返回日本继续学业。鲁迅后来跟许广平在一起,也没有将朱安休掉。如果他休了朱安,她将没有生路。他一直带着朱安,让他跟母亲在一起,他说朱安是他母亲给的礼物,虽然不喜欢,也不能丢弃。导游说,后来鲁迅跟许广平在一起属于重婚,我心里反对。因为鲁迅内心里是反对这桩婚姻的,而且他与朱安之间也不存在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因此重婚之说纯属顽言。在个人道德上,鲁迅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随后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原来是周家的菜园子,在鲁迅祖上的时候曾经有一千五百平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少时的样子,大约五百平方的样子。在鲁迅写回忆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已经卖给了别人家。少年的鲁迅,应该没有过多少快乐的时光,没有过多少给他带来快乐的场所,所以像百草园这样的菜园子,也成为他的“乐园”。我们看他的回忆文章,很少有像描写百草园的时候那样轻松,快乐而灿烂的。“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样生动而轻灵的文字在鲁迅的著作中实不多见。
百草园还是当年鲁迅描述的样子,也许是后来的人们根据鲁迅的描述恢复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紫红的桑葚”都还在那里,“周围短短的泥墙根”还留着西侧一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似乎还在,至于油蛉和蟋蟀,蜈蚣和斑蝥却不知还有没有。中间的菜地是一片南瓜,边上有辣椒,还有别的什么蔬菜。游客步道占了不小的空间,真正的菜地就被压缩了。蔬菜的长势不是很好,显然没人精心照料。只是供参观,只要有个样子就行,估计也没人认真伺候。
游人太多,吵吵嚷嚷的。拍照的人甚至走进了南瓜地中间。
站在皂角树下,听了一会儿“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然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