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补偿与货币增量管理
廖仁平
1 前言
货币增量等于价值补偿量,价值补偿效果与货币增量方式相关,价值补偿量及其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迄今,实践中最常用的货币增量(绝对增量与相对增量)方式主要是基础货币、降准降息、债券和股市等方式,学术界近期主要新提出了按人发钱方式和新宏观主义理论提倡的公益占款方式等,本文主要论述此几种货币增量方式之利弊,期望能有益于价值补偿的高效施行。
2 价值补偿内涵简介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重大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价值补偿,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价值补偿指相对剩余商品的及时转化,狭义价值补偿指相对剩余商品的货币化,不特别强调时,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之价值补偿一般是狭义意义即相对剩余商品的货币化。
早期人类生活,各种物质都短缺,专业化生产出来的商品除自己消费一部分外,剩余部分若能及时易货贸易换取其它商品消费,也算完成了剩余商品的及时转化,广义价值补偿适用于此时期。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后,特别是规模化分工商品生产出来后,生产商已经获得了差不多所有必要的生活物质,迫切要求剩余商品换成钱,狭义价值补偿即相对剩余商品的货币化是此商品生产时代的主流,各国商品生产实践表明,狭义价值补偿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钱的问题。
相对剩余商品的货币化含义决定了价值补偿量与增量货币量直接相关,商品产销循环中有多少新增量货币就有多少新增量价值补偿量实现,即增量货币量等于价值补偿量。目前的货币金融管理,新增量货币主要源于债务增量和外汇净流入量等。自有资金之商品产销循环中货币只起交易媒介作用,它投入再回本后并没有对相对过剩实物进行价值补偿。
3 几种货币增量方式及其利弊分析
3.1 基础货币发行绝对增量货币
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途径,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三是财政借透支,四是外汇占款。
再贷款模式中,各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后直接“借”给各金融机构形成基础债务;各金融机构根据各国货币管理规定乘数性地再将这些基础债务衍生贷款并累积成M2债务总量;债务经济中,此M2占总投资的比例越来越大(自有资金再投资部分比例越来越小),因受宏观投资必然货币利润亏损规律约束,M2中的一些微观个体亏损面和亏损程度都会越来越大,明斯基时刻是其必然结果…
外汇占款增量的基础货币实际上直接给了外汇所有者,它一开始是对价兑换形成的所以不产生初始性债务,此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借”给各金融机构产生的基础债务有本质区别。
现代法币系统,增量发行的基础货币量是绝对增量,其发行的成本很低,危机时,过量发行基础货币的冲动始终存在,若发行的这些绝对增量性基础货币并没有用于投资而是被迫用于抢购实物(财政透支性大量增发基础货币),则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增…
3.2 降准降息相对增量货币
金融机构乘数衍生的M2受准备金率约束有一极限值,达此极限值前货币不足之通货紧缩一般就已经比较明显了,若基础货币增量跟不上投资需求,则降准可以扩大M2的极限值从而间接地相对地增量投资货币;当投资方偿还M2之利息发生普遍性困难时,降息可以降低债务风险从而间接地相对地增量投资货币…
降准降息只能缓解债务危机延缓明斯基时刻,不能本质上解除债务危机的来临;当宏观投资利润预期悲观时,即使增量基础货币投放或降准降息,也会因再贷款量不足而出现流动性陷阱状态…
3.3 债券相对增量货币
债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一般包括国债债券、地方债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几种;发行各类债券收回民间储蓄货币并不直接地绝对地增量一国货币总量,它既是一种沉淀货币激活措施也是一种热钱吸纳措施…综合地看,债券间接地相对地增量货币使用量的同时积累债务危机概率。
3.4 股市相对增量货币
股市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投资,亦不绝对地增量一国基础货币总量,但可激活国民储蓄货币用于生产循环,综合看也间接地相对地增量了货币的使用量。相对于各类债务性投资,股票的优点是不累积债务,但要让渡企业部分所有权且股票投资风险较大…
3.5 按人发钱增量货币
按人发钱的钱若源于税收,则属于再分配内容,并不增量新货币;按人发钱的钱若是源于赤字,相对增量的货币量就是赤字量;按人发钱的钱若是源于新增量基础货币,则直接绝对增量了经济体中的货币量。
智能时代,机器替代多数人工仍可产出大量商品,以人为本按人发钱维持生产消费的可持续成为必要。源于赤字或基础货币增发的钱很有限,很难大规模进行按人发钱操作,所以未来智能时代的按人发钱的钱主要应当源于税收。
3.6 公益占款绝对增量货币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用外生性非债务性增量主权货币购买相对过剩性实物商品让实物利润转化为货币利润的价值补偿就是新宏观主义主张的价值补偿,此类主权货币增量发行基于公益资产储备,其实质就是一种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模式,公益占款发行的增量基础货币是绝对增量货币。
公益占款增量发行的非债务性主权货币没有债务性天然地属于全民所有,所以它只能用于公益需求。
4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价值补偿货币增量分析
经济体健康运行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相对过剩要动态地得到价值补偿,根据增量货币量等于价值补偿量规律,就我国目前债务金融体系而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之价值补偿量约等于M2加上外汇余额量(1979年时中国的M2和外汇余额量都很小,可忽略)。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基础货币发行总量约30万亿元左右(其中外汇占款就占20万亿元左右),这些货币通过各类金融操作最后累积成了182.67万亿元的M2债务总量,20万亿元左右外汇占款和182.67万亿元的M2债务总量之和的钱(202.67万亿元),基本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循环过程中价值补偿的总价值量。
20万亿元左右外汇占款量之货币,是中国货出口所得货币,它价值补偿了中国经济体中的相对过剩,让中国经济体中的各类市场主体得以健康发展;182.67万亿元的M2债务量的钱是逐年扩大再生产投资贷款累积的总债务,这些钱在投资过程中购买生产资料支付工资福利上交税费等实际上已经对相对过剩商品进行了价值补偿,这些钱一部分形成了国民消费,一部分转化成了国民净储蓄,一部分作为周转金继续存留在企业中…
一般说来,价值补偿量<国民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限于篇幅,此不细论。
5 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价值补偿所需货币增量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GDP大致经历几个阶段:1956年突破1千亿元,1982年突破5千亿元,1986年过万亿元,2001年过10万亿元,2012年过50万亿元,2014年过60万亿元,2016年过70万亿元,2018年达90万亿元。
假定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率5%左右,2049年时中国年度GDP将达400万亿左右(2019年度基年不变价格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率必会极大提升,相对过剩价值量亦必将十分巨大,保守估计此三十年中国经济至少存在1000万亿元(2019年度基年不变价格计)的价值补偿需要!此提示若要保障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顺利发展,商品产销中各类货币增量之和至少要达到1000万亿元(2019年度基年不变价格计)。
6 各类价值补偿护航中国经济
三十年价值补偿1000万亿元,如何才能可持续地实现?
6.1 国际贸易顺差有多少价值补偿量?
中国现如今累积的3万亿美元顺差已经让逆差国很不安了,再持续地大量顺差似已经不可能。
6.2 中国财政赤字价值补偿量有多大?
目前来说,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约标准,赤字率3%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2012年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5%、2.1%、2.1%、2.4%、3%和3%。在连续两年将财政赤字率安排在3%之后,2018年中国财政赤字率或小幅下调,目标或下调至2.6%左右。
按3%GDP标准推算,2019中国财政赤字空间约2.7万亿元左右;2049年当中国经济GDP达400万亿元时,应当为12万亿元,未来三十年平均每年约7万亿元,总计约210万亿元。
财政赤字一般以发行国债形式筹措,累积的210万亿财政赤字国债之年息是多少?可持续吗?
6.3 M2的价值补偿量是多少?
如果没有新的外贸顺差价值补偿,财政赤字总量为210万亿元,则至少还需要1000万亿元-210万亿元=790万亿元,即M2至少还要再累积790万亿元才能价值补偿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发展的需要。
790万亿元加上2018年12月末182.67万亿元M2余额,届时中国的M2将达到970万亿元额度,其利息负担会不会很重?
6.4 非债主权货币价值补偿量有多少?
原则上讲,增量的非债主权货币进行价值补偿后,既能有效消除相对过剩,又不至于导致太大的通货膨胀,实际操作时可参考中国经济发展所需基础货币量。
估计当下中国基础货币总量约30万亿元,经济规模GDP达到90万亿元;30万亿元基础货币通过商行等金融机构衍生出的累积债务M2为182.67万亿元,实业经济仍普遍感觉资金短缺,据此可推知M2值与基础货币比值不宜大于6,1000万亿级别的M2所需要的基础货币量应当在170万亿左右(按现行金融管理制度粗略推算),即中国未来三十年中,至少应当再增量基础货币170万亿元-30万亿元=140万亿元,此140万亿元基础货币既然不能指望外汇占款发行,就必须由本国央行采取其它形式发行。本文提倡采纳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方案,由央行发行非债主权货币140万亿元用于储备需求,此即是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机制的实际运用。
此节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发展过程中,若仍按当前金融制度管理货币,则至少需要增量140万亿元基础货币才能满足其价值补偿的最低需要。为降低M2债务风险,建议最好公益占款增量发行200万亿元非债主权货币用于储备需求,为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7 讨论
7.1法币时代,在数字货币技术等协同下,准备金率可以降低至零,存量货币都可以高效流动起来,基础货币量可以等于实际货币流动量,在月薪制的中国,基础货币量可以与月度货币流量相等…
7.2数字货币时代,基础货币量、债权债务量等都是一串串数字,金融管理的重点不是发行多少基础数字货币,而是调节货币债权债务的数字分布。对货币债权所有者们而言,要引导他们定向投资实业避免热钱恶性炒作投机;对货币债务者们而言,主要任务是防止次贷危机等系统性风险,要特别关注实业债务者们的投资回报,要及时足量地对实业投资者们进行非债货币价值补偿…
7.3价值补偿量对应的货币增量不宜靠单一方式筹措,既要保持传统债务量随经济增长而适度增加,又要及时足量补充非债货币降低系统性风险。各类债务量与非债货币量间要保持适宜比例,确保实业投资债务风险可控和投资积极性可持续…
7.4增量货币量等于价值补偿量,此可作为价值补偿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据此我们可以明确说,在没有货币增量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价值补偿;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量的货币就是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过剩进行着价值补偿,换个说法就是价值补偿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7.5 居民储蓄源于投资方债务,这些储蓄若在下周期消费则被投资方跨期性收回,长期统计看,居民宏观净储蓄为零的行为对价值补偿没有任何影响(居民宏观净储蓄不为零时的价值补偿分析较复杂)。
7.6中国经济近几年为何增速放缓?从价值补偿角度看,一是外贸顺差增量骤减,外汇占款发行的基础货币增量少了导致商行可用于衍生债务增量的货币量不足;二是M2的积累导致债务方利息负担加重,企业赢利空间变小,企业投资积极性受挫;三是管理层不懂价值补偿机制错误地去杠杆导致债务货币增量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
7.7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绑架了中国货币发行主权,要及时改变。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机制下,没有外贸顺差就不能增发基础货币,已有的外汇也不敢多用,用了就得回收基础货币;试想,3万亿美元占款发行的20万亿人民币若被短期内回收,中国经济极可能休克,这也许就是管理层不敢放手使用外汇且还必须要尽力维持外汇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显然,当下中国新的基础货币增发机制必须尽快建立!不如此,中国经济流动性短缺问题就无解,3万亿美元外汇也只能看不能用。新宏观主义者们认为:3万亿美元外汇应当大胆地在近几年内用2.5万亿美元进行国内公益建设,只留下5千亿美元作为今后外贸周转,不再谋求过多外贸顺差,用于公益建设的2.5万亿美元不用回收对应占款的已经发行的基础货币;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币基础货币增量发行不再与外汇挂钩,直接改成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满足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之流动性需要。
2019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