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论文网:《破冰行动》收视口碑齐丰收,缉毒戏为何长盛不衰?


如果要问近期热度及质量最高的国产剧是哪部,那答案必须是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该剧豆瓣评分高达8.2分,从收视率来看,自5月10日在央视八套播出,该剧连续多日全国网收视率突破1%,在同时段中收视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破冰行动》制胜的关键在于既有悬疑性,又有猎奇性。其实,不仅是《破冰行动》,从早期经典的《黑冰》、《永不瞑目》、《无间道》,到近几年大火的《使徒行者》、《湄公河行动》,缉毒类影视作品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它们的制胜法宝究竟是什么?搜狐娱乐采访了《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以及多位业内人士,请他们为读者解析。

《破冰行动》为何走红?——悬疑性猎奇性兼具,既破案又点破人性

《破冰行动》到底好在哪里?我们这就来一一分析。

有豆瓣网友将《破冰行动》比作扫毒版的《人民的名义》,这个比喻并不为过,悬疑性强是《破冰行动》的一大亮点。剧集一开场,就是一个毒贩向缉毒警员李飞(黄景瑜 饰)透露称,警队中的领导每年收三百万黑钱,成为了毒贩的保护伞,随后李飞便遭到了陷害,被指枪杀队友且参与毒品交易,而告密的毒贩也被灭口了。

李飞是如何被陷害的?警队中三百万的保护伞是谁?又是谁收买了这个保护伞?这张网到底有多大?巨大的悬念由此铺开。

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吴刚 饰)、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马云波(张晞临 饰),禁毒大队大队长蔡永强(唐旭 饰),刑侦大队大队长陈光荣(艾东 饰)通通有成为内鬼的嫌疑。扮演以上几个角色的老戏骨都非常给力,个个演得老谋深算,看着正义凛然,但时不时又面露狡黠。巧合的是,吴刚和张晞临还都演过《人民的名义》,不禁让人觉得仿佛又回到了追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像玩狼人杀一样不停地猜猜猜,看谁都觉得像坏人。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破冰行动》也取材于真实故事。都说现实比虚拟故事更加魔幻,这次也不例外。谁能想到,剧里的禁毒模范村塔寨村其实是一个大毒村,有着完整的制贩毒产业链。村民们敢手持枪械围攻入村的缉毒警,甚至敢当着缉毒警的面公然销毁毒品,私自执行家法杀人灭口更是小儿科,他们还渗透到了权力机关的高层,真可谓是只手遮天。这些种种,之前从未在影视剧中展现过,相信极大地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

并且,作为一部警匪剧,《破冰行动》该有的也都有了,抽丝剥茧、高潮迭起的推理过程,险象丛生、各个击破的缉凶场景,还有各个派系之间的内部斗争,这些都刻画得很好,合理、专业且精彩,节奏也掌握得不错。

更难得的是,《破冰行动》不只是一部冷冰冰的破案戏,它其实很有温度,其中很多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刻画颇为动人。比如作为线人的赵嘉良对李飞的父爱,虽不能相认但儿子却是其终生的牵挂;马云波被毒贩报复,其妻子身中一百五十多颗弹丸,余生都陷入痛苦之中,这种只有缉毒警才能体会到的绝望令人刻骨铭心;包括蔡永强在接受询问时说的那番话:缉毒警每个月拿着两千多块的微薄工资,既要与毒贩拼命,还要抵挡住毒贩几百万的金钱诱惑,这种克己、奉献的精神真的值得敬佩。这些描述情感的画面的确给这部剧加分不少,缉毒破案是复杂,但其背后显露的人性更加复杂,也更加能够让观众们产生共情,感受到缉毒的不易。

虽然这部剧也有一些槽点,比如某些年轻演员演技还欠火候,李飞和陈珂之间的感情戏有点尬,回忆场景过于密集,人物众多易让人混淆等。但是瑕不掩瑜,《破冰行动》的确是一部完成度高且很有诚意的剧作,值得观众们的点赞。

缉毒题材为何长盛不衰?——集齐悬疑、犯罪、英雄主义等高收视元素

《破冰行动》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其实,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华语还是外语,涉及到缉毒的影视作品,只要拍得不是太差,总能成为爆款,甚至是经典,像大陆早期的《永不瞑目》、《黑冰》,香港的《无间道》、《使徒行者》,美国的《绝命毒师》、《毒枭》等等。

为何缉毒题材的影视作品总能长盛不衰?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分析。

一方面,电视评论人“从业者看视界”认为,缉毒类影视作品说到底属于涉案类题材戏,而涉案类题材戏因为其自带的悬疑、犯罪、暴力等因素,一直是高收视剧的主要类型。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也有着同样的看法,“这类剧本身就具备了侦破类影视作品的特点,而这个类型一直是观众所喜欢的。并且,缉毒类作品中的反派尤其奸诈狠辣,跟一般的抓小偷、抓杀人犯还不一样。”

所以,在涉案类题材中,缉毒类影视作品是将各种元素展现得最为极致的,正邪双方总是变着花样地斗智斗勇,无论是《黑冰》、《无间道》中充斥着悬疑、阴谋的文戏,还是《扫毒》、《湄公河行动》中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动作戏,都相当具有可观性。

高小立还提到,和平年代中,缉毒警可以说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群体,智慧与勇气兼具,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就算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这类人物也一直是观众热爱的影视形象,这也是缉毒题材人物塑造方面的一大优势。

《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也表示,警匪戏所表达出的英雄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情怀,一直是最能触动广大观众内心,让观众引起共鸣的。《破冰行动》能够大火,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剧中的缉毒警李维民(吴刚 饰)和蔡永强(唐旭 饰)非常受粉丝的喜爱。

而相比于明面上的缉毒警,卧底则更受观众欢迎。因《无间道》兴起的卧底梗,一直是缉毒类影视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屡试不爽的万金油。因为观众对于卧底类的角色总有一种迷之怜爱,爱他们外表痞里痞气、内心正气凛然的反差萌,怜惜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痛苦与无奈。

所以,不仅《无间道》火了,《学警狙击》里连主角都算不上的laughing哥也能火。《使徒行者》全员当卧底的情节虽然很让人无语,但仍旧让佘诗曼翻红,让“欢喜哥”火出圈。张一山不也是凭借《余罪》里的卧底小混混翻红的嘛。

另一方面,电视评论人“从业者看视界”还认为,毒品具有高危害性,且距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远,所以,相比起描写一些专业性相对较高领域的涉案剧,缉毒类影视作品更具有普适性。

的确,毒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观众对于毒品的好奇是不言而喻的。而缉毒类影视作品则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当那些平日里稔熟于心的理论信息变成触目惊心的动态画面时,着实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

再有一点,傅东育还提到,在缉毒剧中,创作者更愿意去挖掘戏剧性强烈的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情感总能体现得很极致,让观众看得刻骨铭心。

回顾经典缉毒类影视作品——既刺激眼球,又震撼心灵

回顾那些经典的缉毒影视作品,无论是画面或者是情节,在刺激观众的眼球同时,又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永不瞑目》里,陆毅这么个大好帅气青年,毒瘾一犯,整个人瘫在床上抽搐,全身冒冷汗,大喊着:“给我吸!给我吸!”这样的场景就算现在看,仍旧觉得很震惊。

《门徒》里张静初往大腿根上注射毒品,死后被老鼠爬满身体,一直是影迷心中的名场面。

《毒战》里孙红雷被迫吸毒后浑身发痒抽搐,不得不疯狂灌水催吐、泡冰块里驱除毒瘾,这场戏看得人惊心动魄。

《绝命毒师》里,小粉注射完冰毒后仿佛升仙一般,简吸毒后被自己的呕吐物噎死,这两个场面也相当高能。

这些关于人体生理反应的高能画面可能只是短暂地刺激眼球,由毒品衍生出的各种社会事件才真正地涨见识,刺激心灵。

《黑冰》里,化学博士王志文经营的著名药企其实是个大型制毒工厂,他颇为骄傲地带着蒋雯丽参观制毒实验室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绝命毒师》里老白在一个破烂的房车里,靠从学校里偷来的化学用品,就能制出纯度一级棒的冰毒,一个濒临破产的高中化学老师一跃成为了大毒枭。

《湄公河行动》里呈现出的泰国制毒集团就如同一个原始部落,就连小孩也丧心病狂,吸毒杀人,无所不为。

《毒枭》里,各大毒枭齐聚一堂,组成合作联盟的会议上,联邦安全局局长特别出席表示支持,整个墨西哥仿佛都被毒贩所掌控。

并且,缉毒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情感和人性也有着其他剧难以达到的深度。

内地的缉毒剧最擅长描写虐恋。《永不瞑目》里,还是大学生的陆毅,单单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女警察,就愿意为爱献身,卧底到毒枭的女儿身边,被不爱的人用毒品所控制,失去自由、尊严和贞洁。而他爱的人,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最后,他不仅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生命。看了这部剧,你就会深深明白,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玉观音》里,作为缉毒警的孙俪,因为爱上了毒贩,最终害了三个男人,看得让人浑身纠结。《黑冰》里,毒枭王志文爱上了卧底蒋雯丽,但蒋雯丽却是矛盾的,想爱却又势必不能爱,在理智与情感间挣扎,最终还是将他绳之以法,亲手毁掉这份情感,这样的故事真的比那些晋江言情小说深刻太多了。

《潜行狙击》里laughing哥与Madam Jo,《绝命毒师》里的小粉和简,《扫毒》里的张家辉和毒枭的女儿,这些CP的悲剧爱情虽然不是戏中的主线,但同样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意难平。

不仅是爱情,缉毒戏中的友情、亲情也同样充满着矛盾。就像《绝命毒师》里老白与小粉之间至亲至疏的关系,相互重视的同时又相互牵制;《黑冰》中,郭小鹏虽然是个心理变态的大毒枭,但他对于母亲、弟弟的爱又是不容质疑的,在被抓捕之前,他为母亲洗脚、跟母亲告别的片段一直被奉为经典;

《门徒》里,吴彦祖做了多年卧底,他爱上吸毒女,又被毒枭老大视为亲人,渐渐在边缘化的身份中迷失自我,最后也险些走上吸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