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一顾
喻建国
游学好像是现在兴起的,确实从20世纪后期到现在世界总体上来说处于和平潮流中,全球一体化也在这一时期不经意地在全球蔓延。青年学生跨出本国地域进入他国或他地域进行学习便应运而生,游学就此方兴未艾。回顾我国祖先,游学早已是我国教育中推崇的教育项目。孔子周游列国治学可以说是现代游学的鼻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学寓于其中。
游学必定要经历千里旅程或万里旅程,也就必定接触最新的交通工具,从而参与游学的学生必定对人类最新的大众交通工具获得切身体会,也就在此同时学会了参与乘坐最新大众交通工具的本领。游学一般要到外国去,外国有外国的语言和习惯,为此就要求参与游学的学生掌握并熟悉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字以及外国的生活习惯,这又是一项很浩大的学习内容。游学常常会定有一定主题,环绕着一定主题,参与游学的学生就必须预先有所准备,知晓游学主题的内涵,并在游学过程中加深对主题内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游学包含有游的内容,因此旅游的内涵也会落于其中,观赏外国风光,领略外国风土人情,品味外国文化,也就跟随着游学一起进入参与游学的学生的游学践行。
目前在世界范围出现了成熟的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游学。学生的游学日期一般在1-4周之间,学生到异国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异国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让学和游充分地结合。
我的大孙在高中学习期间曾经到美国去参与游学,那次游学和太空游走有关,这样的游学是和某项专业有关的游学,回来后他颇有体会;我还有一位朋友的儿子参加了打高尔夫球的游学,通过那次游学他的儿子在高尔夫球的击打技术上有很快的提高,并且对高尔夫球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小孙参加过由自己在读学校组织的游学,那是到香港去游学,住在香港的学校中,参与那所学校的一些学习,对不同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原来任职的学校经常会接受从美国前来上海的游学学生,他们寄宿在本校学生的家中,这些美国学生来到我校和其寄宿家庭对他们都是非常新鲜的,他们在两周之内接受了许多中国元素,这对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极有裨益的。
游学为世界人民之间的交融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这个窗口主要是为各国人民的新一代开辟的。在我国为了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主动适应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融,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游学也在这种形势下迅猛发展。
由于游学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我国人民现在的家庭经济基础正在快速提高,这对游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