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综合媒体报道,2018年7月23日,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市政协主席王炯,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高法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四大班子领导出席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凸显出重庆市决策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
一、重庆民营经济的成绩与问题
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有活力,重点之一是看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重庆的民营经济还存在总体规模偏小、优质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品牌建设不足。去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深化改革重树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举措,鼎力提携民营经济发展。这次大会,就是在为了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召开的。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民营经济除了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外,占税收总额比重达57.6%,对该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重庆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新设立中小微企业6.43万户,目前全市中小微企业累计达到76.1万户,新增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28.8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近7成,累计达790万人,中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
2017年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这一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周边省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比较,也还有相当差距。如2017年四川和贵州其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分别达到56.1%和53.2%,同期广东和浙江其占比也分别达到53.8%和65.2%。
民营经济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为重庆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是天生的市场经济、天然的老百姓经济,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2018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2年,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民间投资更加活跃,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5%左右。此次罕见的表述,高度赞誉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早在19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常委会上,审议了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重庆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陈敏尔书记要求全市上下要立足高站位,认识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意义、战略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思想上补课、在工作中补缺,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
为了促进重庆民营经济更好发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2018年7月20日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办事难”“创新难”“维权难”“负担重”“人才缺”等发展瓶颈,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等。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重庆将推动国有资本从没有竞争优势的基础化工、轻工、机械制造、煤炭开采、钢铁制造、房地产、建筑、农业、商贸等一般市场性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留出更大市场空间。
陈敏尔强调,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不仅要“骨骼”强,还要“筋脉”活、“气血”足。发展民营经济就是为重庆发展“舒筋健骨”“补气养血”,让“战略支点”支撑作用更坚实、“联结点”联络效应更显著。
二、陈敏尔提出“五要”和“五个着力”
本次大会是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历史上召开的一次里程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的重要讲话,陈敏尔指出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必须立足高质量,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调动一切力量、激发各方潜能、利用各种资源,把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在创新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要在协调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促进国企民企积极合作、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军民深度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要在绿色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要在开放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紧紧抓住我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机遇,大力“引进来”,主动“走出去”,争当开放发展排头兵。
要在共享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就业创业,兴办社会事业。
陈敏尔指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高效率,着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土壤、养分。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加减乘除”法,以政府工作效率换取企业发展效益。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成本高、政策多落实差等问题。
着力维护合法权益,做到平等对待、规范执法、依法保护。
着力规范政商关系,秉持“亲”“清”二字,做到亲而有界、亲而有度,清而有责、清而有为。
陈敏尔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企业家是重要而宝贵的稀缺资源。必须立足高素质,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引领,从政治上关心,从舆论上引导,大力培养民营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企业研发人才、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重庆产业人才队伍。
三、唐良智提出“五个聚焦”
唐良智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
聚焦“安商稳商”,加强企业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确保政府守信践诺,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聚焦“金融支持”,优化融资结构,完善信贷政策,改善融资服务,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聚焦“减负惠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
聚焦“强企优企”,坚定不移“抓大扶小”,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鼓励渝商扎根重庆、走向世界,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聚焦“亲”“清”二字,主动服务、优化服务、精准服务,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四、重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发展民营经济
2017年8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为更好促进该市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亲商、安商、护商”良好氛围,打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而提出的30条服务民营经济新举措。
2017年11月,重庆市检察院、市工商联联合出台了《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共18条,主要规定了检察机关着力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着力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内容。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关于依法平等全面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是重庆法院、市工商联以行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意见》共16条,可概括为提升两点认识、明确三个要求、推进六项工作、创新五项机制,即“2+3+6+5”工作方案,形成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司法合力。
为了促进重庆民营经济更好发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2018年7月20日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办事难”“创新难”“维权难”“负担重”“人才缺”等发展瓶颈,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四个方面22条)《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就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将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70万户以上,其中民营企业9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创造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65%左右,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90%左右。
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提出优化法治环境,建立“四张清单”,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政策清单,每年清理并公布一次。全面清理并公布各级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精简事项、减少申报材料,制定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实施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做到全责对等、问责精准,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擅自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全面公布涉企政策清单,实现行政执法信息、企业减负政策、财政奖补政策、惠民利民政策和招标投标信息等涉企政府信息集中公开。
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方面,提出着力解决融资难、办事难、创新难、维权难、负担重、人才缺等问题。
在强化保障机制方面,提出切实加强组织推动、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政策落地机制、鼓励改革试点示范、强化统计监督考核等方面具体意见。其中,在完善政策落地机制方面还要求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具体问题。全面清理、评估、优化已出台涉企政策,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涉及企业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和采纳民营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强化统计监督考核方面,要求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研究通报。将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市级财政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区县予以资金激励。
当前重庆正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这是重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从某种意义而言,“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鼓劲、铺路。”就是为重庆创新发展铺路,有利于吸引民营资本、高技术人才、项目在重庆集聚,进一步活跃重庆的创新氛围。
陈敏尔指出,进入新时代,“又见东风浩荡时”,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并分别从以下四方面提出了意见。一是要立足高站位,充分认识把握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立足高质量,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三是要立足高效率,着力创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营商环境;四是立足高素质,大力培养民营企业家和人才队伍。
陈敏尔就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目前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市上下要辩证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深刻认识正“转”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准确把握“转”的方向和路径,沉心静气、保持定力,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全力推动重庆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要按照年初全市经济会议确定的“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重点方向,统筹做好稳工业、稳投资、稳外贸、稳就业、稳金融、稳预期工作,坚定不移抓区县、抓企业、抓项目、抓改革开放、抓科技创新、抓要素保障、抓民生改善、抓风险防控,确保全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蔡律 2018年7月26日
解读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