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与台湾光复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当时清政府不但赔款,而且还割让了台湾和辽东半岛,此后由于所谓“三国涉辽”事件俄德意三国(也是由于不甘心日本独吞的缘故)硬是强迫日本把到口的肥肉给吐了出来,将辽东半岛归还了中国,当然是花大把银子赎回来的,但这可是对中国后来的局势是大大有利的好事,试想如果不是甲午战败,日本也不会将势力扩展到东三省,不是庚子条约,日本兵也不会驻到芦沟桥,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也不会有“七七事变”,想想不论三国不是什么好心,但客观上可是帮中国做件大大的好事。同样,如果不是后来的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中国站在盟国一方作为战胜国,在后来的四巨头开罗会议上,以宣言的方式宣布中国要收复台澎列岛,这也是天佑中华,如果不是日本军部的野心无限扩张,自已往死路上走,最后战败投降,以中国当时的实力想收回台湾可能是想都没有想过,不见抗日战争初中日几次私下谈判当时的国府已经准备只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状态就行了,后来强硬了一些也只不过坚持不承认满洲国,也仅是不承认而已,没有办法,占领中国大陆的一百多万日军能早日撤走就不错了,还能妄想其它,只是日本军阀赌徒心理,自找死路罢了。而且中国自满清大规模割让国土以来,除了1877年左宗堂左大帅(他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和他率领的湘军收复新疆外(陆军踏破天山雪),这之后依自已的力量收复这么大一片国土地的例子几乎绝无了,当然这也是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利的结果,一来当时占据新疆的阿古柏背后撑腰的沙俄当时还没有全面征服口中亚几个汗国,没法全力援助,后来的外蒙古就是由于苏俄的支持才能事实独立而中国政府无可奈何就是明显的例子,二来当时老毛子正和土耳其开战,也的确无法东顾,三来也就是俄国和英国之间在中亚角逐中的矛盾对中国有利,这也说明进入近现代以后一个国家再也很难单凭一已之力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争取回自已的利益,而只有在大国强国的角逐中去利用和抓住机会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没在哪个国家会学雷锋做好事无尝的帮助你,除了毛泽东 外,当年太平洋战争前日美谈判之初美国也是准备出卖中国利益的,只不过日军强行开进中南半岛,引起美国对日本的全面经济制裁,并针锋相对提出赫尔四原则要日本从中国全面撤军,这时也没有也不可能提到台湾,直到后来日军战败了没有实力提任何条件,就像一个输光了的赌徒!今天我们坚持要海峡两岸统一,那只不过是台湾在中国人手里(其实还是有美国在后面撑腰),设想一下果当年不是日本战败投降了,我们(不论哪个政权)现在还会想到去收复它吗?当年毛泽东向苏联要过外蒙古(注意不是向外蒙古),哪有那么好的事,人家才不管你什么同志关系阶级友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