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当代启示


 任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当代启示

2018年05月07日光明日报任平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之所以影响深远,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在包含着真理检验与为民立场的价值旨归两个问题的有机统一。恩格斯说过,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越是真理,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亿万人民是真理的主体,不仅是实践对象性的真理检验主体,也是真理造就成果的获益主体。诉诸实践的真理标准观越彻底,越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过来,只有心系人民,才能激起哲学家打破思想禁锢、以解放思想推动历史变革的理论勇气。历史变革表面上看是由思想解放推动,但在深层次上是由思想背后的人民需要推动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思想的在场不过是人民利益的代言。因此,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涉及的不仅是认识论中的真理标准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关于中国道路的大问题,后者直接涉及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决定了理论观念的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今天,我们更能深切体会:为何哲学家义无反顾地顶着巨大风险和压力,大声疾呼恢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权威,因为真理性的认识总是与正确的思想路线一致,而正确的思想路线总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为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今天,正在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强烈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思想观念、每一个战略布局、每一个规划和决策的制定和落实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接受人民的检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第二,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有力辩护,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在不断指引中国成功发展起来的同时显现出真理性的力量,坚定了我们的理论自信;而这一讨论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别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40年来经过人民和历史实践的持续检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全球瞩目,因而为我们的道路自信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坚实根据。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也与时俱进地发展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道路需要新思想引领,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理论自信;而新时代中国道路要求我们在坚守本来、不忘初心的前提下,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开拓。

第三,实践是发展的,真理也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辟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段具有变化着的内容和形式,绝不是一成不变的。40年来,中国改革和发展方式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诉诸感性探索的改革方式,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取代;早期粗放式发展方式为今天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取代,改革和发展中一切固化的不尽合理的利益结构正在被全面深化改革所破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新时代思想和战略决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破除老的“两个凡是”僵化观念束缚,也要与时俱进地破除40年来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暂时性、不尽合理的各种观念、制度和体制,站在新时代高度重新梳理和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检验成果,为更好地走向新的未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