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电影,军事战争题材的《红海行动》当之无愧成为最大看点。从开始排期太少到席卷20亿票房,甚至惊动国防部亲自安利,谁都没想到这部从头打到尾的片子怎么逆袭得这么快。
但是,只要看过《红海行动》的,影评上都无一例外地说了一点:电影中的高科技太强悍。小编在微博上搜索“红海运动”时,发现对电影里战斗装备和科学技术竖起大拇指的影评多不胜数呀。
片中,中国海军特种部队装备了各国尖端轻型武器,还采用了世界级水平的舰艇、无人机等,整部电影投资高达5亿,在军事装备上就花费了2亿元,还请来了价值超过14亿的临沂舰。
当然,在看这些燃爆的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其背后的专利布局就更有看点了。比如,我们在《红海行动》中看到的由中国无锡鸿声船用玻璃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快速艇,就具有二十多项专利布局。也就是在影片开始 20 分钟左右,海军特战队员在商船上执行完任务,需要快速回到母船时乘坐的那艘高速艇。
虽然是艘舰载小艇,但技术含量是世界领先水平的,该型小艇兼具高速性和高适航性,它的最高时速在海上相当于陆地超跑的档次了。此外,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完成四级高海况试验验证的高速艇之一。这艘高速艇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并具有多项专利,搜索该公司所申请的专利,共有30余项,比如高速艇自排水装置、自扶正装置等都包含在内。
除了舰艇的先进,《红海行动》中无人机的出现也一度燃爆影院,一共出现了两款,分别是四旋翼小型无人机和涡喷固定翼无人机。
第一款无人机在影片开头部分亮相,这是一种四旋翼的小型无人机,本身并没有配备武器,它自己就是一件一次性武器,内部装有小型炸弹,遥控飞向敌方目标引爆。
电影里出现的第二架无人机是涡喷固定翼无人机,携带导弹,虽然坠毁在沙尘暴中,但是发射的唯一一枚导弹摧毁了敌方的M60坦克,为小分队除掉了心腹大患。
这两款出现在影片中的无人机都不是中国现役无人机。我国无人机领域专利最早申请于1986年,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第三研究所提交的用于无人机定高飞行控制的电子数字显示高度的装置,进入21世纪,无人机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目前中国解放军部队共装备了至少4种型号的大中型无人机,分别是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EA-03“翔龙”、攻击1号(翼龙1)、JWP02型无人机(ASN-206)、BZK-005无人机。
当然,提起无人机,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大疆无人机,据美国联邦航空局记录数字显示,在获批使用无人机的一百多家公司中,有60多家都在使用大疆无人机,比例高达50%左右,遥遥领先于第二位。如果各位看官有观看一些美剧和好莱坞大片,《摩登家庭》、《神盾特工局》和《国土安全》等中的很多剧情也都能看到大疆无人机的身影。
对于军事武器装备而言,由于武器装备属于国防科技项目,涉及保密性原则,而专利是以公开技术方法的方式保护产品的专利权,所以武器装备申请专利的数量其实很少。但是,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专利布局的重要性则不可小觑。
企业针对技术申请专利也相当于提前占领市场的坑,专利布局做得好,就等于把市场机会先抓在手里。比如大疆无人机,目前公开的专利数量显示,已经申请了2117组专利,基本都是围绕无人机相关研发技术而申请的。因此在一些具有研发实力的行业大佬看来,专利技术也是占领市场的竞争手段之一。
《红海行动》中燃爆的科技产品背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技术专利的申请,专利制度是为了鼓励创新者、保护创新技术而设立,在科技产业中这种作用极其重要,往往以研发为导向的大企业尤其善于利用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市场先机。因此,企业最先进的做法就是,把那些“坑”先占了再投入费用进行技术研发。
来源:权大师
作者:权小二
编辑:标天下
帅的人已经关注标天下了,百度标天下官网查看更多精彩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