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已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
要符合上面这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加以灵活地运用。例如,当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你的写字间,而你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答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寒暄与问候寒暄者,应酬之语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步的交谈,做出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f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词,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于候,适用的寒喧语各有特点。
(二)称赞与感谢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答案是有的: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答案也是有的: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如果不加遵守,各行其是,不但会显得虚伪,而且还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比如,赞美旁人:“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您老得真快!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究是有所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感谢,也是一种赞美!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表示自己非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之辈,还有可能因为自己不吝惜这么简短的一句话,而贏得更好的回报。
(三)祝贺与慰问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也会更加密切。
(四)争执与论辩商务交往中,特别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为了捍卫民族利益或单位利益,有时免不了要与交往对象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争论某些问题,辨别某些是非。这也是人们所说的争执与论辩,通常也称作争辩。
商务礼仪认为,在进行争辩时,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是争辩这件事有没有实际意义。
一般来说,为公事进行争辩是必要的,为私事而进行的争辩则意义不大;为大事应当据理力争,为小事则宜求同存异。
此时还须静思三个细节性问题:一是自己争辩胜利后,对自己利大还是弊大。不妨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二是自己争辩的欲望,是出自理智抑或情感。若为情感而冲冠一怒,则毫无必要。三是自己对争辩对手有无敌意或成见。如果有,则务必克制、冷静。
简历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猎头网站:http://www.zzhr.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