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东山上》第三部《家住永红新村》跋


《在广州的东山上》第三部

《家住永红新村》跋

 

父辈逝,冷宅泯声

晚亭边赤槿,岁岁知为谁红

 

钮海津

 

人间多有问答,如下是一。

(问)人生哪种痛,是痛到心坎底处——既不能抱人哭诉、也不能成天挂泪、还要开朗生活的?

(答)人生痛到心坎底处的——是当你对父母的尊敬伫满了志愿付出的精神能量,是当你对父母的孝敬伫有了志愿付出的物质能力,而你的父母已逝、双亲不再。

那种痛,只有那些从此无家可归而因此踏上余生的子女,方能以身历痛,体验到那种痛有多么的痛。

其实,这种伤绪,在我父母还未离世,就先有了。

我念初一时,发现有一组高中学长在讨论“高尔基”,话题很吸引我。于是我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了《我的童年》 《我的母亲》 《我的大学》和《在人间》,于枕头边用了整整十个大半夜,读到了俄罗斯民族那扇社稷门窗传来荜路蓝蒌的历像,感染了斯拉夫人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用“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刻写肝心圮裂的悲恸。

是时,我们生活的那座央企,正囹圄于中国浩劫前夜的“四清运动”,目睹了周边我的中共父辈、包括我的父母被关入干部集中营遭受逼供信的“下水”和“上岸”的轮番洗澡,目睹了周边我的非中共父辈、包括我同学的父母被驱赶到残渣余孽黑栏里遭受逼供信的“自首”和“遣返”的不懈专政。

之后,浩劫轰然骤到,我父母身陷被批斗的循环链,把我也卷了进去,黑暗时光长达十年。

这场变故,令高尔基浸入我身心的“斯拉夫伤感”隐隐发作,历四五十年。自此,我对那些凄凄惨惨戚戚之词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尤有发自内心的呼应。

回看1946年至1950年,中共受到数忆人拥戴,升华到全球没有一个政党能获得的傲世高度。而现如今,进入了这等积重难返、危哉险哉的境地。我的中共父辈之光荣与理想搭配着坎坷与重创,深深地系在我的心魄与笔端。以至于我的《在广州的东山上》第三部即刻杀青之际,那位,宋代的姜夔;那阙,《扬州慢·黍离》,竟然“凭空驾到”,适时地促成我和了他一首,名曰《东山慢·殇离》——


【宋】姜夔:《扬州慢·黍离》  【填姜夔】钮海津:《东山慢·殇离》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      (广州永福路1号乃东山别院。《家住

。姜夔以自度曲抒怀古之思)      永红新村》跋,系抒夕阳之诗)

 

引言:                引言: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     2018年的夏日,我绕村慢步。夜月

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    深藏,老枝凝望。寂寥红村了无生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意,寒凉自知,罡风去已,南角伤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吟。缅怀前辈,感叹时态,因自度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此词。红村一代若听得《殇离》

之悲也。               焉哀呼。

 

上阙:             上阙: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东山隐地,永福佳住,

解鞍少驻初程。         解甲老将末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越征戎千里,尽铁血染帜。

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叶帅胡总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腹诽腐木,犹厌言官。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夕阳,清廉愈薄,皆是空承。

 

下阙:             下阙: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王莘唱华,到如今,再至莫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纵锦瑟词工,红楼梦好,

难赋深情。            难赋激情。

二十四桥仍在,          二十四幢依旧,

波心荡、冷月无声。        父辈逝,冷宅泯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晚亭边赤槿,岁岁知为谁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黍离》里的这是作者姜夔看到曾经繁华的扬州现今萧瑟凄冷、冷月无声旧时的人物也已消失无踪,他不由感叹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使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尽管景色依旧、二十四桥依在,可是,桥下波心已荡去,一弯冷月诉寂寥。刚才,我到大院里用手机拍摄村屋的“败落”,我此刻也有感叹,虽感叹的内容与姜夔略不同,然悲绪是形同的。 

我感叹的是,永红新村的第一代户主——曾经身带枪伤心怀豪情的胜利之臣,曾经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军政领导,曾经历练十数场狂风暴雨的政治运动员,曾经满院子溜圈高声问候的离职裸退高官,曾经秋来冬去行不胜衣的渐老龙钟——我的中共父辈,都先后离开这个村落了,留下了他们曾经修生养息的二十四座楼宅。

看着我熟悉的伯伯叔叔阿姨一位接一位与世长辞,这种自然规律我想起来就无限伤感。由是,和姜夔词,写下这阙“二十四幢依旧,父辈逝,冷宅泯声”。

珍惜永红新村,应成为我们的无言共识。

可是,如果别人不珍惜呢?

 

要收篇了。我粗略地捋了捋,居住在永红新村第一代户主里,其实“栖”满了中共所有几个革命时期的离休老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时期(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12日)和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1925年至1927年4月12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年他们满腔热血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战队,受到的感召是: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7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年他们满腔热血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战队,受到的感召是中共十大政治纲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2.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3.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6.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7.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8.改善士兵生活,分给士兵土地;9.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10.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年他们满腔热血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战队,受到的感召是《八一宣言》:同胞们起来,为祖国生命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国家独立而战!为领土完整而战!为人权自由而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55年2月)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年他们满腔热血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战队,受到的感召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刊发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文章)

 

 

去年底,上溯各个时期牺牲了的和离世了的战友们、早已深埋在祖国土地里的同志们,“假座”《血战湘江》(《从湘江到遵义》)一剧,发出了十一个震撼人心之问:

 

我们当年那些梦想实现了吗?

人民当家做主了吗?

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

还有贪官污吏吗?

还有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

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了吗?

我们的党还记得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吗?

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

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吗?

还有人像我们一样,愿意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

--------------------------

PS  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

--------------------------

是为跋。

 

2018-09-16-东山永红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