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两日(7):朱德故居
2018-8-1,建水
昨晚看过大板井之后从西门入城。一出城门洞,道路两侧尽是各种小吃摊子;都是老式的木结构房子,都是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几乎每一家的都挂着红布白字的横幅,宣称是央视“舌尖”或者“味道”或者什么电视剧或是什么美食节目的拍摄点。雨燕说极有可能是摄像机镜头一扫而过,我却宁愿相信都是真的。至少,到建水来的这几个小时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座可以放心的小城。于是决定次日的早点就到这西门美食街来解决。
我们从朝阳门一路往西走着,逛一逛小店,拍一拍照片。走着走着感觉饿了起来。走到临安路和北正街交汇的“两迤锁钥”牌坊下时,一阵肉香飘过来,大家都挪不动脚步了。就在路口的拐角处,是一家驴肉米线店。他们家的做法是,师傅给配料,加汤,客人自己烫米线;分量多少客人自己掌握。我要了一份十五元的驴肉米线,发现师傅给料实在太豪爽,一大勺驴肉,至少有二两。那米线是来自附近元阳县的红米做的,润滑又劲道,而且红红的颜色本身就能提起食欲。还有各种小菜,酱料,酸菜,可以随意添加。准备停当之后,看着眼前一大海碗米线,就已经雄心万丈了。
与我们同坐一桌的是一对彝族老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孙子。我们边吃边逗小朋友玩,老人家就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给我们介绍建水的玩耍去处。老人说,出了这家店子左转,沿着巷子一直朝前走,二三百米处有个大院子,那里就是朱德故居。我听说过朱德曾经在建水驻军,却想不到我们已经走到了朱德故居附近。
原来朱德早年曾经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学成之后参加了唐继尧的部队,被派到建水一带剿匪。云南讲武堂是当时全国三大讲武堂之一——东北讲武堂,保定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其历史比黄埔军校可早多了。当时云南讲武堂是招收云南籍学员,朱德是冒充云南人来报考的。本来被揭穿了的,当时讲武堂的负责人李根源很厚道,又爱惜朱德的才能,才留下了他。1914到1915年,朱德奉命驻扎建水剿匪,就住在他的同学曾仲师家里,就是现在红井街的这座院子。
现在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朱德故居,是一个两进的院落。大门开在院子的左前方一侧,似乎是有风水的考虑。从大门进入院子,迎面就是朱德元帅慈祥而威严的半身铜像。铜像一侧,是一棵大桂花树。据说朱总司令喜欢桂花,后人特意栽植一棵桂花树来陪伴他。正面的厅堂是一座两层的砖房,里面展示的是朱德当年在建水驻防时治军和剿匪的事迹介绍。穿过厅堂,后面有个天井。天井里面,还有一座木结构的房屋,展示的是与朱德驻防建水有关的一些文物。
建水人民对朱德应该是有着深情厚谊的。他们将朱德故居保留下来,还搜集历史文物进行展示,表达缅怀之情,也教育后代。
稍后一点进入故居参观的,是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那老爷爷讲起朱德的名字,讲到朱德的事迹,都是极其骄傲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