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架构设计之三:员工激励机制


 

财税大爆炸 | 股权架构设计之三:员工激励机制

 彭兴勇 财税星球 4月26日

 

财税星球编辑 依依

编者按

股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从企业创立之初到企业发展壮大,股权一直是企业管理团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前两篇文章中(本文底部可以看到前两篇的链接),彭老师已经分析了企业初创期股权架构设计、发展中股权架构动态调整。今天股权架构设计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将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平衡的角度来谈谈作为员工激励的股权分配问题,详解员工股权激励的各种模式。

 

股权问题,因为涉及到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个宏大的命题,很难在一篇文章之中详尽全面的讲清楚。彭老师将股权问题分解成初创架构设计、发展动态平衡和管理层-员工的激励,已经涵盖了常见的股权架构情况,值得收藏反复品读。

 

上一篇解决了“如何进退、怎么控股”的股权分配问题,员工激励则要解决“为谁干、怎么分”的价值分配问题。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股权激励则是甄选人、凝聚人、激励人、成就人的顶层设计。其核心逻辑就是对企业价值认同、创造、共享,最终体现个人价值。

 

1

股权激励的宗旨

员工持股方案的长期动态优化,核心就是股权分配。

 

强调股权的按知分配,把员工的知识劳动转化为资本,与控股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将员工利益与公司长期利益结合在一起,增强对员工的归属感、长远发展的关切度和管理的参与度,形成具有竞争和激励效应的科学的分配制度。所以,股权激励是基于三年甚至更长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不同于工资、奖金等短中期激励。

 

股权激励授予对象、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 需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优化,建立一套完善的收入机制、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所以,股权的分配不是一步到位,需要考虑过去的历史贡献者、现在的奋斗者以及将来需要引进的人才。

 

2

员工持股的6种模式与2种方式

 

员工持股方式分为直接持股、间接持股。

 

直接持股方式,员工直接登记为公司的股东,对员工有利,不管发股票还是以后套现都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特别是上市公司。但对公司来讲,对员工是没办法控制的。

 

间接持股方式公司和员工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股票送出之后,约束激励对象在公司上市之前几年不能抛售,抛售的价值或者钱要怎么处理,而且在招股说明书里面体现。而非上市公司多通过有限公司持股平台或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

 

二者的区别在于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表决,而普通合伙人可以利用有限合伙平台加杠杆享有更多的表决权;在税收上,有限公司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但有限合伙只存在合伙人层面纳税,企业层面不纳税。

 

3

股权激励的步骤与策略


步骤1:前期调研论证

所处行业的环境与发展趋势:发展的快还是慢,本行业属于夕阳还是朝阳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资源、还是技术或人才,互联网或智能化对行业的影响有多深。

 

公司的商业模式、人才结构、战略与组织特点,结合经营管理的重点设计激励目标,公司现有股权结构安排及可接受的股权结构变化范围,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规划安排,公司外部合作机制及资本运作的规划。


步骤2: 设计股权激励模式

从有效激励与便于实施角度,基于人才结构确定实施的层次,基于公司发展状态确定实施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模式及管理机制。股权激励的模式选取思路如下表所示。

 

股权激励的六类模式中,收益权、决策权、处置权等股东权益分配,应与公司经营特点、人才结构、内外资源协调相匹配,并结合公司发展阶段进行动态调整股权激励模式。

 

 

步骤3:方案制定的十大要素与五大步骤

Step 1 给什么: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股权结构等因素确定配股权或分红权。

 

Step 2 何时给:公司应尽早公布股权激励的规划与计划,要做到整体规划、分期授予、分步实施。

 

Step 3 给多少:科学地进行岗位梳理和岗位价值评估,确定每一岗位级别认购股权数量的上限与总量,通常股权激励比例是创始人股东的10-30%,尽量做好公司股权激励的短期与长期平衡、不同层级或岗位之间的动态平衡。根据的发展规划和上一年度退出股权数量确定每年新增股权数量。

 

Step 4 怎么给:股权激励的各种约束条件:授予条件与行权条件,对公司与员工的约束条件,股权激励的定价与授予来源。员工持有的股权数额完全由其对贡献的大小而定,员工持股是动态的,在长期的年复一年的绩效考核中得到优化。

 

Step 5 给了谁:建议奖励骨干员工,非全员持股,覆盖所有部门但比例有差异。根据当年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授予该年员工可认购的股权数额,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同则授予的股权数额不同。员工岗位级别(管理层级或技术层级都可以)不提升,被授予的股票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该岗位级别认购股权数量的上限。

 

通过上述步骤,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灵活的激励模式、科学的定量模型、有效的考核体系、动态的激励方式,实现公司价值分配体系的动态平衡。

 

 

步骤4:股权激励的决策机制与一般流程

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有11项职权。而股权激励机制涉及股权结构变化,需要股东大会决定,并以特别决议方式通过。董事会有的职权中,注意决定和制订的差异,董事是日常经营事项的决定机构,但涉及章程变更等,是拟定的职责,不是决策。

 

一般流程是经营班子拟定提案,先经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决议,然后经工商变更。有限公司八大事项的变化,如名称、住所、法人、注册资金等,需要做工商变更。而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事项变更,新增股东是不需做变更的,上市公司而有所不同。

 

4

股权激励的常见问题

传统产业初创时,人少待遇不高但工作很高涨,但业规模大了,待遇高了,却都没有了原来的工作劲头,往往需要适时建立股权激励机制。而朝阳产业如三高六新行业,对人才、技术依赖更大时,合伙制是未来发展趋势。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谁有谁操心。如下6点是股权激励一定要避免的问题:

 

  •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差,员工心存怀疑。

  • 股权激励太少难以达到激励效果,太多导致大股东失控制。

  • 对员工股权激励不公,导致员工对公司心怀不满。

  • 有激励机制无退出机制,如对空降兵给得出拿不回。

  • 股权定价偏差大,员工普遍买不起,或不感兴趣。

  • 股权激励老板一头热,员工对不感冒。

 

因此,股权激励也有消极的一面,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比例甚至丧失控制权,用的不好还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公司的战略、文化和业务,设计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和易于操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