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冲突的世界


世界让人们充满了好奇,无论是伟人和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视角对世界的某一方面做出深刻专注的解析认识,只是这并不能弥补人们在专注的问题之外的缺陷,这或者是致命的缺陷,为此爆发与其他人的对立和冲突。比如作为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中暴露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学生往往可以因为他学术的造诣而予以谅解,但是如果导师对他刻薄不公甚至诋毁伤害将会引发不可避免的对立,即使是情绪上的。在大众的生活中,没有来自周围人们没有来由的善恶,但是在情感、理性与利益的交错中,我们会颠覆根据其一对他人建立起来的认知。

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当然不能代表其人品和道德,反之亦然,但是或因其一定的权威或者利益牵连,就会扭曲在具体事情上对他的表现的公正评价。如果所谓的权威与利益是以正当、合理的方式获得的,不会对很多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力也不会造成对社会的影响,但是如果相反,其权威与利益建立在恐吓、掠夺等不正当的方式获得,那么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尊崇权威并接受其对个人的控制力,那么潜在的冲突和对立将非常之多,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虚假的权威也会应运而生,体制将会受到这种现象的腐蚀。

任何社会的权威均含有道德的号召,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道德特别是大家均做不到的虚伪的道德往往成为其权威的旗帜,虚伪的、高尚的道德因大众难以企及而自然背负一种原罪,救赎的方式自然听信于做出道德号召的权威,但是封闭的社会并不会存在产生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风气,彼此攻伐与伤害成为可能,那么权威的那种玄乎的道德便成为工具,如此一来就造成只有强悍的泼妇才能证人清白,才会成为民意,在停滞的社会更为如此。在这种情形下,正气大多造成殉道者。

当我们发现有人标榜正义的力量却为私利与人锱铢必较,当一个在普遍的法律常识下会成为罪犯的人却被树立为榜样,这种错愕感并不会是一时的情愫,而是影响了整个生活的定义。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成为美国总统的人依然接受着民意的审判。人们的视角和利益处境迥然不同,具体的、孤立的对立将取代具有普遍意义或者所有矛盾源头的认知错误,那么谬论将会长期存在。历史带给人们无数的喟叹,理性的推敲代替不了一时的活生生的现实处境。

人们的联络和交易越多,人们提升生活水平的可能性和力度越大,但是因为其信仰、理念、种族、语言、地理格局等不同而造成隔阂,特别是领导者的个人眼界让这一理想更受挫折,人们或因服从于其独立的目标而牺牲掉原本可以低风险的改善自我生活的活动,因为这是领导者个人的目标,全员的参与必然减少了全员间的联络和交易,这必然会损害人们的利益,但是这是所谓“政治正确”的事业,任何的社会斗争都是如此,比如时下刚刚发生在美国的驱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