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发审委大员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今天上会的三家IPO全部被否,重庆广电数字传媒、博拉网络、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首次0通过率。这是对刘士余主席要勇于投出否决票的一次强势回应。
数据显示,新一届发审委10月17日上任以来,近两个月以来通过率骤然下降,截止今日,上会60家,未通过及暂缓表决26家,通过34家,过会率56.6%,IPO审核趋严的方向没有变。
这说明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终身追责、建立监察委的举措,让委员们更加的慎重对待自己的庄严一票,行使表决权的时候更加的慎重,这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发审委员们真正给资本市场把好最后一道关,守好最后一道门。
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严重坑害投资者利益,很多公司一上市就业绩变脸,让投资者措不及防,其中固然有经营环境的变化,但也不排除很多公司是蒙混过关的,财务状况存在粉饰的可能。很多公司没有上市的合理性,但是基于上市以后的股权增值,一夜暴富的大概率也纷纷上市,造成IPO堰塞湖高企,令投资者望而生畏,造成资本市场宝贵资金利用率低下,很多公司拿到募集资金,转手就补充流动资金或者用于买房买车理财,本来是寄望于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降低杠杆率,反而成为资金脱实向虚的一个跳板。
造成如此不堪局面,就在于发审委员职责不清,监管不严,导致部分委员讲人情做好人甚至利益输送睁一眼闭一眼,放任问题公司蒙混过关,市场质疑声音一直不断,而且越来越高涨,证监会终于下了杀手锏,成立大发审委员,并严格惩戒措施,保证委员履职。
新一届委员果然不负众望,丝毫不留情面,让很多问题公司在最后一关落马,保持了资本市场的纯洁性。同时对于优质公司而言也是好事,随着IPO通过率降低,很多有瑕疵的公司将会选择退出排队队伍,IPO压力进一步缓解,资本市场的IPO堰塞湖将化解,上市进程将加快,等待时间会更短,能够更加快速的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自己,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近日表示,2017年,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可预期性增强。
发审委连连否决公司上市,对于券商等中介机构而言,是一个倒逼的机制,以前有些券商依靠激进的保荐策略,依靠良好的激励机制,让保荐人员充分利用市场的宽松环境,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导致太多的问题公司上市,谋取了巨大的非法利益,现在发审委祭出否决票,让一些不良保荐人员因为公司上市未能通过,巨大利益不能落袋,从而反思自己的保荐方式,去寻找优质的公司,从而避免空欢喜一场,劳心劳力最后颗粒无收,从而在源头上进一步保证上市公司的纯洁性。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IPO常态化,不意味着上市公司质量可以降低,那是对IPO常态化的严重误读,也是对资本市场的极端不负责任,IPO常态化审核任务繁重,更应该睁大眼睛保证资本市场入口关的严肃性,严把入口关保证优质公司上市,把有瑕疵公司挡在市场大门外。
新华社引用业内人士的话是正确的,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
目前依靠事后监管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是不行的,毕竟证券法规定的最高处罚仅仅是60万元,根本不足以震慑市场造假频发,一旦造假上市成功,退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不能改变,因此在证券法修改以前,加强审核还是规避造假上市的最佳方式。
发审委员连续投出否决票,不会无的放矢,而是公司存在瑕疵,但是市场舆论可能会给与某种压力,笔者看来,投资者是力挺的,希望发审委员能够顶住压力,为资本市场把好最后一道门,这有这样才能提振信心,中国市场才有希望,如果总是被一些问题公司困扰,中国股市希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