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诗性江南里的相城风气


 

  24日,丹桂飘香的江南,一场颇具家国情怀的研讨会,在苏州相城区举办。

  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家风建设与城市发展展开研讨。

  在国家层面,家风建设已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提升,而对于耕耘了4年之久的“相城风气”,与会专家将其誉为引领这座苏州北部新城15年间“后发崛起”的精神符号。

  会议期间,主办方给与会者发放了一套“灵峰家风”绘本,参会的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葛莱称赞,“这是践行习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灵峰村,苏州市最北面的“偏远村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涌入,该村近年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村”。

  令人称道的是,自2003年灵峰行政村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邻里和睦,人人安居乐业,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等殊荣。

  2014 年以来,灵峰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以建立新时期好家训好家风为切入点,开展以“灵峰家风聚文明村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不断深化“灵峰家风”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有效引导了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建立新型村规民约,有力助推了灵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如何将抽象的家风概念变得具体化、生活化?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通过不断筛选、总结和提炼,灵峰村整理出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做人正气抵制邪气、耕读传家积极向上、相敬相爱家庭和睦等十条“灵峰家风”。

  同时,以此为基础制作动画片、出版系列漫画故事和《百年家训·文明灵峰》读本等深入家庭开展宣传,通过普遍性认知凝聚和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庭的热情与信心。

  作为“相城风气”的重要组成,灵峰家风建设的典型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专家们认为﹐传统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珍视的传统文化资源。

  注重塑造优良家风﹐进而将好的家风由家庭向邻里和小区推展﹐对于提升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改善社会道德风气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家风建设为核心的“相城风气是相城区前行和发展的精神符号”,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政治系教授景跃进认为,这反映出一座新城崛起的精气神。

  相城﹐是苏州的北大门。2500多年前﹐吴国大臣伍子胥在此“相土尝水﹐象天法地”。2001年2月﹐吴县撤市设区﹐相城由此融入苏州城市发展整体规划。15年光阴﹐相城正在成为“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

  2012年﹐相城区委、区政府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教育和文化相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了“相城风气”的征集和理论研讨活动﹐经过专家论证﹐最终将相城的城市品格概括为“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的“相城风气”。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表示,相城区委、区政府做了一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本来,勇于担当”的大事情。

  "上下同求"体现了全区上下,从区委班子到每位相城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互相支持,为实现民生幸福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一个“求”字,凸显了相城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相城人不断求索的创新精神。

  而"勇于担当”则是敢于承担重任的一种魄力,体现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不等不靠、负重进取的精神。

  “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的“相城风气”,是相城由内而外、自下而上所散发的一种独特气质。它扎根于历史,立足于当下,引领向未来。集中反映出相城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城的具体体现。(记者应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