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工匠精神


        在彭小东导师的《财智密码》课堂上,彭小东导师认为:工匠精神,一直都是热度很高的关键词。但我们中国真的不缺工匠,是缺出路。

我们呼唤的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有精湛技艺的工匠,更需要的是将工匠的技艺、工匠精神跟市场完美对接的一个过程。这中间,我们还有很多环节存在缺失,我们需要一个出口。

\

工匠精神就是极致1、

工匠精神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2、工匠精神就是创新

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也就是要做到极致,但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之所以这么说,首先一点就是没有绝对的完美,人们总是在追求黄金纯度小数点后的位数,对工艺、技术、产品的追求也应该是这样的。

而这第二层意思在如今高度市场化、全球化、互联网化的前提下,更显得弥足珍贵:没有市场的技艺,再精湛也是一个淘汰的命运。这个错并不在于工艺本身,存在即合理,其产生的偶然必定是一种必然;错在让其生存下去,发展起来的路没有找到,也就是说没有找到通向变成商品的道路。

由此可见,我们呼唤工匠精神,期待工匠精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与市场对接,不是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是在已有的精湛工艺基础上再创新、再创造。

\

3、工匠精神就是企业文化

工匠精神,需要高度强调责任感的企业文化,现在言“工匠精神”必谈德国、日本,的确他们做得很好。德国工人的责任心非常强,如果操作规程上要求一个螺丝要拧12圈,他绝对不会只拧11圈。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德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企业对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质量极为看重。并特别注重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对内则主要培养团队精神。

4、工匠精神有人愿意买单

工匠精神,需要有人愿意买单,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

中国现在愿意当技工的人有多少?什么样的人愿意当技工?相信很多人心里是清楚的,目前,技工的职业收入刚刚形成对其他职业的反超,但反超还远不够,没有达到批量催生工匠精神的程度。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才会形成溢价;溢价反馈到技工们身上,形成职业趋向,这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5、工匠精神就是务实

彭小东导师认为:对于我们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务实,要脚踏实地,肯干,尤其是我们中国的中小企业老板要静下心来,拒绝诱惑,做好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产品的品质才能让你的品牌不是空中楼阁,水中月!....(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尽在彭小东导师的现场精彩演讲,彭小东导师:《不懂行销力,如何当领导》,《一本书读懂大数据营销》等畅销书作者,中国广告传媒培训第一人,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中华传媒行销力学院院长(筹),中国民营企业大学校长(筹);媒无界网,行销力网创始人兼总顾问,中国广告销售神奇教练,中国传媒营销教父,曾有过个人一天签订三张广告销售合同,三个月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等成功广告销售,传媒营销经历;现任香港行销力(国际)控股集团,行销力传播董事长,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长等职;行销力国际控股集团五大业务板块:品牌管理,广告传媒,咨询培训,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五大品牌全球运营中心:行销力---行销问题到此为止!媒无界---传无疆,媒无界,达天下!核心竞争力---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能力!总裁智慧---智慧.智造.智力!竞合力---竞争.合作.共赢!微信手机号:1307606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