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琐记(32):峨眉山·美食街


 西行琐记(32):峨眉山·美食街

 

2016720日。

我们连续两个晚上的正餐都在门口美食街的一家馆子吃饭。

在景区吃饭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要兼顾物美和价廉,特色和营养几乎不可能,有时候,甚至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走向反面。花了钱,上了当,还要受点气,这是在景区吃饭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选择吃小吃。吃小吃一是有意思,二是简单方便,三是实惠。可这次带着一群人,要让大家至少一天要吃一次正餐。

店主介绍我们就在门口的美食街吃饭,说那里都是正当经营,不会存在坑蒙拐骗。在美食街穿行一圈,发现各家各户的菜单都是一样的,菜价也一样,餐厅布局也差不多。向我们自荐的餐厅老板都会说,在哪家吃都差不多,菜品一样,价钱一样,只是口味可能会有所不同。既然如此,我们就选择了一家距我们酒店最近的。看老板娘那样的热情,我们还是有一点点忐忑,会不会有什么猫腻?我相信所有的推销努力都是要有利润回报的。

要了大大小小七八个菜,有三个硬菜,其他是地方特色的小菜,包括什么野菜。餐馆生意很好,因为有一群颇为能干的服务员,他们招徕顾客的手法似乎要比邻家强一些。还可能有着很大的厨房,以及不少的厨师,我们点的菜很快就上来了,而且全是新鲜的,没有半成品加工的情况。材料很新鲜,用料很舍得,色泽很诱人,味道很可口。而且,我还吃到了家乡的味道。我对四川餐馆一直怀有好印象。在全国任何地方,只要有四川餐馆,就不愁吃不到可口的饭菜。我去年去西藏,所有的正餐,都是在四川餐馆吃的。四川人做事总是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不存在偷奸耍滑,不存在短斤缺两。在对四川人的一轮又一轮的表扬之后,我们将所有的盘子都清理得干干净净。最后结账,才花了不到三百。六个人美美吃了一顿,还是在景区,实在合适极了。

我对那天的景区旅游颇为不满,感觉是费而不惠。185元的门票实在太高,景区的景致与门票价格很不相称;120元的索道票也太离谱,乘坐时间不过几分钟;90元的观光车相对要合理一些,但是五点半就停发实在无理。我们是最早进入景区的人群之一,一直在紧赶慢赶,才没有错过观光车。由此,我相信我在武隆时的那种判断可能是有道理的。在成熟景区,体制内力量更多显出低效和腐败。同时,我们那天在美食街的就餐经历,也证明了另外一个方面——在成熟景区,体制外力量显得更为有效。我们在峨眉山的住店经历也证明了这一方面。

不过,这种归纳其实是有问题的。峨眉山美食街的有序而有效的市场运行,其实也不是单纯的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所有餐馆的菜单一致,菜价一致,体现着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政府对景区餐馆的这种管制可以理解。在景区,很少存在回头客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对餐馆的约束是缺乏的;而且,餐馆和游客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餐馆利用信息优势谋取不当利益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对餐饮市场的管制,如规范菜品和菜价,防范店家坑蒙拐骗,对培育和完善市场是有益的。

可是,就此而判断政府对景区餐饮市场的管制是有效的,也显得仓促。我们后来到凤凰,也发现政府管制餐饮市场的相同做法。但是,我们在沱江边吃的一顿饭,就无法与峨眉山相比。价钱倒是不高,但分量不足,味道也不好,感觉厨师属于很业余那种。

这样说来,我在武隆想到的关于成熟与不成熟景区的体制与非体制力量的不同影响的命题,还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