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淹没在万科纷争漩涡之中


     万科股票依然没有复牌但有关万科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反而有不断加码的趋势,笔者并不关心万科是谁的万科,是华润的万科,是深圳地铁的万科,还是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的的万科,还是被誉为野蛮人的宝能系的万科,笔者关心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怎样在万科之争中不受到过多的伤害,而是尽量得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淹没在纷争的旋涡之中。

    万科停牌来的较为突兀,是万科管理层为了阻击宝能系不断增持而临时的措施,据媒体报道,当时万科并没有合适的并购重组标的,有可能是为了阻击宝能系增持而设置毒丸计划,只是后来才有并购消息传出,再后来才有深圳地铁的加盟。
      无可否认,当时万科股价处于上升阶段,虽然不排除有新投资者加盟继续推高股价,但是也会有很多投资者选择获利离场,但是万科突然停牌打乱了很多投资者的计划,让其不能及时止盈离场,目前时过境迁,指数不再是当时指数,地产形势也不是当时地产形势,复牌以后万科究竟会有多少跌停板,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大幅度下挫笔者认为不太可能避免,据证券时报,截至28日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18日起至今,AMAC地产行业指数跌幅为26.36%,那么理论上万科也会有26.36%的跌幅,加上当时万科涨幅远大于地产板块涨幅,万科复牌跌幅大过26.36%也正常,但如果有主力资金发动自救,那么跌幅小过26.36%也有可能。但是基于万科总市值庞大,一般资金不敢贸然发动自救行情,而是会选择加速逃命。
      因此万科停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又该由谁来买单,由万科吗?好像找不到证据,由万科管理层吗?好像也没有依据可循,至于华润宝能更是无从提起。但是投资者的损失确确实实就摆在那儿?想想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股票的价值在于流通在与交易,但万科停牌就是几个月,而且看不到何时复牌,据新华网,谭华杰透露,万科A7月4日复牌的可能性不大。让其失掉流通功能丧失交易功能,投资者被万科占用大量资金到头来落一个巨大损失,投资者岂不冤死!更为离奇的是找不到可以索赔的对象。(最新消息万科今天复牌)
     就本次万科并购深圳地铁而言,也是充满争议, 万科披露议案内容为:深圳地铁向万科注入两个超级项目,分别位于深圳前海与深圳香蜜湖片区,体量分别为127万平方米与53万平方米,初步交易价格456.13亿元,万科以每股15.88元发行新股28.7亿股进行购买。若进展顺利,深铁将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20.65%;第二大股东是宝能系,持股比例是19.27%,第三大股东是华润,持股比例是12.1%。
     增发价格采用的是60个交易日均价,虽然比国家规定的90%要高一点,但是相对于收盘价打了65折,按照华润说法增发价格相当于净资产的24%,如果华润计算没有错误,那就是贱卖股份,因此增发价格对原始股东十分不利,也就是对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十分不利,有损害原始股东利益嫌疑。
      基于增发股份对原始股东的有20%的股份稀释,华润也深表不满,有媒体援引华润内部人士口吻称,预计华润应占万科权益将减少近20亿元,未来2-3年应占利润每年减少可达8亿元,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损失,虽然普通投资者持股没有华润那么多,但是权益损失和利润损失一样客观存在,只不过是所占股份不同绝对数值不同而已。
     增发价格不合理和原始持股被稀释,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不用怀疑,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又该由谁来补偿。万科?根本不可能?王石等管理层也不可能?华润和宝能更是觉得自己是冤大头,也不可能!
     宝能系提出罢免万科现有董事会和管理层提案,虽然目前尚没有成行,也不知道其动机何在?一家公司核心管理层要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公司经营稳定,人才是公司核心要素,一旦出现核心高管全面流失,那么是万科最大的损失,这一举措也让市场震惊,也给了某些评级机构调低万科评级的契机,会导致万科股价暴跌。、
      华润已经声明,不是宝能行动一致人,华润会从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董事会、监事会的改组。这种做法更加理性一点,也更加符合现状,是对自己负责,是对万科负责,也是对中小投资者负责,当然现在宝能态度有所改变,是一种进步,市场会给与理解和支持。
     无可否认,万科管理层在争议之中应对失措,但是也不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那样是会伤害万科伤害投资者的,到时候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该由谁来赔偿,每一方都是受害者,华润宝能均是!
    6月19日 ,万科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披露了万科自去年底停牌前6个月内,万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等买卖万科A的情况,包括周成元、陆洲、孟江、张伟在内的17位自然人全部清空了万科A,意味着选择清空万科 A的人数占比达到70%。周彤为深圳万科总经理,在万科停牌前6个月内,曾买入30万股,随后卖出全部50万股万科A,清空所有持股。 万科高级副总裁、广深区域总经理张纪文则在半年内一度买入1191.49万股,随后又出售1379.79万股,目前剩余的万科A仅2.1万股。
 针对高管减持,万科回应说是“解决生活问题”,但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数亿元吗?何况这些高管平时就是高级金领,其年金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减持股票来补贴生活,何况是在停牌以前精准减持,其动机令人怀疑。是不是与停牌有关,这是一个是不是涉及内幕交易的大问题,笔者不好猜测,但基于很多高管大手笔清仓套现,笔者认为不能由万科管理层说了算,需要证监会等执法机构进行核实才算。因为高管减持一个说明估值偏高,另一个是不看好公司后续发展,三是停牌结果难料。其直接后果就是打击市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有可能加剧万科股价的调整力度。
    内幕交易是中国的毒瘤,也是严重伤害投资者的利益,万科对高管清仓减持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需要向交易所证监会报送知情人名单,看看有没有信息泄漏行为发生,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万科走到这一步,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并购深证地铁,权益和利润将被稀释,未来发展存有变数,是并购惹的祸,股价难逃下跌;不并购深圳地铁,股价补跌也是很难避免,是任性停牌惹的祸;而一旦股权纷争之下,管理层遭遇洗牌,将对万科原有经营理念造成冲击,一些评级机构趁机捣乱,股价下跌更加难以遏制,这就是多输的结果。
  就目前来看,万科管理层是为了维持现状,保护现有董事会经理层利益,华润是为了保持第一大股东,也为了自己权益不至于遭遇损失,宝能系可能是为了进入管理层和董事会而争,更好的掌控万科,每个主体都有每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但争来争去,就是没有人提到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伤害谁来保护谁来赔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被淹没在浩瀚的争议浪潮之中,笔者深感遗憾,市场参与者自扫门前雪为自己利益而争的头破血流,这无可厚非,资本总是逐利的,怎么可能来照顾中小投资者利益,但是管理层显得冷漠就有点说不过去。
  增发价格是不是合理,长期停牌是不是合规,高管减持是不是涉嫌违规,这些都是事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大事,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增发价格不合理,就应该发出监管函,长期停牌是一个老痼疾,更应该予以督促,减持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更应该及时监管,管理层对这些问题不予以重视,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坐视不理,又有谁来保护投资者利益。
      产业资本冷漠,管理层淡漠,投资者更是显得孤苦无助,反映了投资者维权意识的淡薄,但这是长期以来中国股市重融资轻保护的后果,也是集体诉讼机制缺失和证据倒证原则缺失的必然结果。
 声明 笔者不持有万科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