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晗:断舍离,英国与欧盟的同床异梦,相爱相杀


要说抢头条,近期是没人抢得过大英帝国了……脱欧公投一事,赚足了眼球,刷够了存在感。原来最后时刻的V型反转还不是终点,沐晗觉得啊,玩儿的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局……

就脱欧这事,大报告小纸条满天飞,脑子里都是浆糊的朋友们,我们就说三个事儿:

  • 公投结果是否意味着最终脱欧?

  • 明知风险重重,英国人民为何一意孤行?

  • 英国分手欧盟将如何左右世界格局?

当然,最后还是要再重申一下我对于市场的观点:超预期的脱欧确实给全球的风险资产带来很大压力,但是从昨天A股表现出的韧性上来看,对于A股更多可能是短期情绪上的影响,由此引发的短期震荡,恰恰是市场进入“吃饭行情”前最后的上车机会。因为,放眼未来几个月,MSCI、脱欧靴子落地,美联储推迟加息,减持压力暂缓,市场会迎来全年来看最安全的时间段,同时,随着“供给侧+创新”政策主线的落地,风险偏好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修复。

公投脱欧结局反转,谁懵圈了

留欧派和脱欧派这一场此起彼伏的对峙一路过来都是满满的戏剧性。事实上今年以来,脱欧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就在大家抱着“就这么着吧”的心态时,公投当前,一直占优的脱欧派突然遭遇V型逆转。留欧派议员Cox的遇刺赚足了同情牌。

昨天的英镑是这样的:

而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和日元是这样的:

所以说,脱欧的结局或许在意料之外,但是脱欧成真引起的动荡却在意料之内。英镑重创还只是个开始……而作为传统避险工具的黄金和日元等则迎来了难得一见的窗口。

  • 爱过?却从不曾十指紧扣

要追溯起英国与欧盟的渊源,真可说是相爱相杀。欧盟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升级为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作为日不落帝国在成立十年后的1961年才被纳入议程。更关键的是,1961年和1965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

然而英国入欧毕竟是大势所趋,虽然百转千回,终于还是在1973年加入。但是剧本没按套路写下去。英国入欧没多久就碰上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全球石油危机。欧洲对廉价石油的敏感体质立马暴露,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拖累。当即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贵族尿性就涌上来了,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于是在入欧后仅仅两年的1975年,在当时首先威尔森任内,英国人民就发起公投决定是要留欧还是退欧……

  • 英国人民为何一意孤行

即便如此,要下这么大一个决心毕竟不易。留欧派在最后时刻一度占据民意,也缘于多方对于脱欧后果的威慑。IMF在报告中是这么写的:

——直言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负面且巨大的。然而英国人民最终还是做出了让多数人失望的决定。要弄清楚这次退欧公投的成因,我们先理一理留欧退欧两大阵营,以及各自的立场。

总结来说,留欧派认为,英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仍然需要背靠欧盟;但退欧派认为,以超额缴费和不可控的移民问题为代价,未免得不偿失。

而要说英国人民这次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只能讲真是时代变了,当初那个需要靠免税条款歃血为盟的欧洲可能还是那个欧洲,但英国却不是当年的英国了。我们看两个数据。

首先,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经济复苏过程中,在主要欧盟国家里,这几年英国经济数据相对是比较好看的。

英国人民用事实告诉你,有钱,真的是可以任性的。再来,你说留欧是为了免税条款对么?但现在英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

也许脱欧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既是已成定局,大家整理整理情绪,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英国来说,脱欧意味着其所诉求的财政解压和移民政策自由都成为现实,但由此带来的对外贸易政策重新谈判,以及伦敦金融中心的光环如何维持,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而对欧盟,对世界,对中国而言,英国脱欧本身不可怕,由此引发的反映才是大家担心的。如果真的启动里斯本条约,这两年的缓冲期内如何运筹帷幄,将关系重大。

结语: 笔者专注国际金融形势和国内财经动态以及现货投资市场,对黄金、白银、原油(沥青)、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笔者。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笔者交流微信:1732130877(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