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出海为啥连遭挫折


  6月10日,美国西部快线公司违反与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美国公司签订的有关协议,单方面发布终止项目合作的消息,这对中国高铁出海信心的打击,不算太轻。

  尽管美国西部快线的行为是龌龊的,违背国际合同法的,但是,实际的结果,不仅很不给中国人的面子,更是对中国高铁的出海战略,提出残酷的挑战。

  去年,习总书记访问美国,拉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中国与美国达成数百亿的商贸和投资的协议,包括中国大规模购买波音飞机,而美国投桃报李,首次提出与中国共建美国西部第一条2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这本来是对中国高铁出海最好的肯定,事情做好了,对中国高铁出口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不到一年,形势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美国西部快线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人只能气愤,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反思自己的出海战略。

  首先,中国建成世界最长的高铁,不等于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复制。各国的情况不一样,建高铁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人建贵广高铁,877公里,全程多为喀斯特地貌,而且80%以上的里程,不是山洞,就是海拔高于千米的悬空。可是中国人用4年的时间,按每公里2亿元的成本,就可以建成,而且,这个成本还包括沿途的高铁站和其它设施。

  同样的高铁,如果在美国建设,成本要提高4倍,在英国建,成本要提高10倍。为什么呢?因为美国、英国的土地是私人的,不能像中国政府那样,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把土地很快地征出来。中国老百姓,就算最可怕的钉子户,也没有那些国家的环保非政府组织那么难以对付。

  其次,中国的农民工成本是欧美工人成本的零头,而且工作时间和强度比发达国家的工人大很多。同样是建一公里的铁路,中国的人工成本低,机器和装备的利用效率高,因而建设速度快,单位成本低。

  在中国,不仅铁路投产的速度快,而且旅客的数量多。例如,京广高铁的每一趟都是客满的,每天发车的密度也非常高。这样多的乘客,是铁路投资回收快的基本保证。这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不管火车票有多贵,成本都很难快速回收。

  美国西部快速公司,因为在习主席访问美国期间,以为可以利用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的慷慨,顺便捡一个便宜。谁知道,过去的几个月,西部快线算了又算,觉得不管中国方面如何让步,都是不合算的。

  中国的企业出海,如果有政治目的,或者是政府最高领导人发了话,哪怕是吃大亏,也会例行合约,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大型国有企业,在一个或若干个国家吃了亏,总可以利用国内的垄断利润,来补偿海外投资的亏损。

  美国西部公司,与中国铁路国际公司,性质完全不一样。西部公司只能惟利是图,因为它是私营公司,没有任何责任去承担所谓的国家战略任务。

  当西部公司觉得吃亏时,它就必然要反悔。中国人把面子当成天那么大,认为不守国际信誉是不得了的事情,并用这样的心态去认为外国公司也是这样的思维。这是中国人,中国跨国公司对西方文化一种天大的误解。西方的这些公司,只有利益才是上帝,没有利益,什么面子都不重要。

  美国还算是个比较讲究法律和国际规范的国家,尚且如此,像印度尼西亚、泰国、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违反条约,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中国的企业想走出去而不吃大亏,中国政府必须清楚地了解中外文化、法律、政治和历史的差别。首先,一项在国内很好的项目,例如高铁,千万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能贱卖给他人,因为你贱卖了,人家最终也不会买账。其次,不要随便用政治目标替代经济目标,因为中国人认为政治是第一位的,面子是第一位的,而外国的人和政府,却没有对应的文化衔接。

  发展中国国家政权的不稳定,是中国走向海外最大的政治风险。中国政府和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底线,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断吃亏的根源,怪不了他人没有信誉,因为那些不讲信誉的人,本来你就不应该去签什么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