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走稳,进出口数据不如预期,大量逆回购到期,股市低迷不振,降准窗口打开。
1 人民币走势已经趋于短线稳定,在央行调高中间价下,人民币重回6.5关口。今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2月15日报6.5118,上调196个基点,为连续第三日大幅上调。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扩大涨幅,日内上涨超过800点,一度报6.4900。离岸人民币早盘下挫后回升,一度涨破6.49报6.4865。截至13:26左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954,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940。假日期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价格(CNH)在春节假期(2月8日-2月13日)却逆势飙升,累计升值近700个基点。
春节假日期间,耶伦讲话虽然偏向于鸽派,当并不强硬,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跌幅明显,日元欧元等货币强势回升,尤其是日元回到111元一线,人民币贬值压力趋于减弱,人民币境内CNY定价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在美元贬值、日元欧元升值,且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占据重要权重情况下,CNY存在反弹需求,今天CNY强势反弹,并带动CNH逐渐探底回升,突破6.5重压位置,央行实施降准压力有所缓和,央行该不该抓住有利时机实施降准,笔者认为机会稍纵即逝,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实施降准操作。
2 进出口数据不如预期,海关总署今天公布2016年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6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人民币1,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8%。其中,出口1.14万亿元,下降6.6%;进口7375.4亿元,下降14.4%;贸易顺差4062亿元,扩大12.2%。为去年三月以来最低,对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进出口下降明显,与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相呼应,该指数为46.9%,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屈宏斌认为外需极度疲软,春节前积压出口,基数效应较低等正面形象因素完全未能显现。外贸前景堪忧大宗商品出口再度量价齐跌,内需复苏尚不稳固。内外需求同时疲软,增长在未来数月内压力较大。
财新中国通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16年1月份数值(经季节性调整)录得48.4,连续11个月低于扩张与收缩临界值(50.0),略超去年12月份(48.2),显示制造业运行进一步小幅放缓。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49.4%,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为连续6个月处于临界值之下。
各种经济数据都说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正如总理指出那样,16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国外风险因素作用下行压力不可小觑。
3春节前央行为了春节庞大资金需求,释放了2万余亿元短期资金,节后将陆续到期,如何对冲这部分资金是一个巨大问题, 统计显示,节后两周共计有1295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其中包括106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和2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在2月和4月将分别有1100亿元和5510亿元MLF到期。前者可以通过逆回购和自然回笼两者对冲,而MLF虽然可以通过同样操作对冲,但与降准相比不可有代替作用。在市场避险情绪大幅提升下,国债收益率大降下,维持15%高存款准备金率意义不大。
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精神指导下,央行应该继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而短期操作对降低贷款利率作用不大,也就是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效果有限,在汇率趋稳下,降准宜早不宜迟。
4股市跌跌不休,尤其是银行股更是低迷不振,严重制约主板行情,让中国股市标杆指数上证综指欲振乏力,而降准能有效提升银行走势,让上证综指尽快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