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纪委公报八提“忠诚”,定性周、令“政治隐患”


 中纪委全会公报8提“忠诚”,再次点名周永康、令计划,称“消除了

 
党内重大政治隐患”。而五次全会公报时也曾点名周、徐、令、苏,表
 
述为“深得民心党心”。
 
 
 
1月14日,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闭幕。
 
  本次全会公报再次点名周永康、令计划,称“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
 
隐患”。去年的这一天,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时也曾点名周、徐
 
、令、苏,表述为“深得民心党心”。新浪《新闻极客》还注意到,在
 
今年的全会公报中,“忠诚”一词出现了8次,以往每次公报只出现一
 
两次。
 
  中纪委2016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向制度层面,提出党内监督和国家
 
监察相互配套。专家认为,这将改变我国的反腐败格局,反腐的触角由
 
党内拓展到“非党”的公职人员,比如教师。
 
  会议公报部署2016年中纪委工作,提出完善监督制度、持续保持遏
 
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
 
监察队伍等7条要求。
 
公报8提“忠诚”,以往只提一两次
 
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在北京举行。
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在北京举行。
  十八大以来,一批大老虎落马,背后的“石油帮”、“秘书帮”、
 
“山西帮”逐渐分崩离析。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在总结2015年
 
工作时,再次点名落马高官周永康、令计划,称“党中央严肃查处周永
 
康、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彰显了全面从严
 
治党的坚定决心。”
 
  从“深得党心民心”到“消除政治隐患”整整过了一年。
 
  上一次点名周永康、令计划是在2015年1月14日,第五次中纪委全
 
会公报中,总结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及“严肃查处周
 
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深得党心民心”。
 
  此外,《新闻极客》注意到,本次全会公报,包括王岐山所作工作
 
报告的题目在内,一共8次提及“忠诚”二字。查阅以往5次全会公报,
 
分别提及了1次或两次。
 
  在布置2016年反腐败工作时,第五条是“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
 
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其中提到“谈话提醒”时,让党员干部
 
相信组织、忠诚组织,把问题主动向组织讲清楚。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主动向组织讲清
 
楚”就是看党员是不是忠诚,是不是对党组织如实地说明情况。在第七
 
条中也提到了忠诚问题,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配合,反腐由党内拓展到“非党”
 
  今年反腐败斗争首当其冲的就是制度建设。公报中对2016年工作提
 
出七条要求,第一条就是“严明党的纪律,完善监督制度”。将今年反
 
腐败的首要任务指向宏观的制度层面。
 
  工作要求中提出“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修订党内监督条例,研究修改行政监察法,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
 
互配套、相互促进。”庄德水认为,这将改变整个国家的反腐败格局。
 
  以前反腐败斗争,主要靠纪检工作推动。现在提出形成“党内监督
 
和国家监察”之间的配合机制,意味着扩大监督范围,完善监督体系,
 
把反腐败的触角由党内拓展到“非党”,把所有的公职人员和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都纳入到监督的范围领域,不存在特殊的组织和个人。
 
  所谓“非党的公务员”,指的就是那些不是党员但是从事公职工作
 
的人。这部分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管不到他,必须用国家监察。
 
  比如学校里的老师,就属于“特殊的组织和个人”。因为有些老师
 
,不是领导干部也不是党员也不是民主党派,但他们又是国家的公职人
 
员。以前他们有违规行为,党纪管不了。
 
  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罢免制度等党内监督管不了“非党公务员
 
”,而行政监察法的范围也比较窄,学校这种事业单位,以及我国的司
 
法机关都不在它的管辖范围。
 
  庄德水表示,希望最终形成适用范围更广的国家监察法,变成国家
 
层面的监察体系,能够把所有的国家机关公职人员都纳入到监察范围当
 
中。
 
反腐斗争将推向基层,形成全国反腐一盘棋
 
  庄德水认为,根据公报,今年中纪委工作的重点一是制度建设,完
 
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制度;二是更加重视基层反腐,反腐败斗争将推
 
向基层,形成全国反腐一盘棋;三是《准则》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
 
两部新修订法规出台后,执纪方面会有一些新举措。
 
  基层反腐是新动向之一。工作要求第六条“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
 
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这意味着,今年反腐败斗争的一个主要阵地就是基层,将“重点查
 
处强占掠夺、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
 
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失责必问将成常态
 
  此外,2016年工作要求中还有一些提法值得注意。要求中提出“动
 
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
 
重要抓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这一条例原来就有,但只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问责条例,这次变
 
成了“党内”,意味着无论是对领导干部还是对党内党员,都是一视同
 
仁。
 
  庄德水表示,除了对个人的问责,还会对党组织和纪委问责,如果
 
领导决策失误就要追究主要领导负责人的责任,包括监督责任落实执行
 
不到位,也要被问责。也就是问责的范围更广,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管理更严格了。
 
  这一点还涉及“一案双查”,“一案双查”就是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包括党委和纪委
 
的责任。庄德水说,中央一直在提“一案双查”,但一直没有执行标准
 
。他认为,此次党内问责条例也许会制定出“一案双查”的程序、标准
 
和规范。
 
  此次工作要求中,还有一些新的或更为生动的表述。比如提到巡视
 
工作时说,“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机动灵活,精准发现,
 
定点突破。”重点指的就是领导干部。再如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说
 
,要“坚持以上率下、看住‘关键少数’”,“关键少数”指的也是一
 
把手或者主要岗位上的主要领导。
 
中纪委全会史上第一次提“三年反腐”概念
 
  此次中纪委全会召开,时值本届中纪委履职满三年,也是习近平主
 
政中国满三年。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
 
员会总书记,与此同时,王岐山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史
 
无前例的反腐行动亦由此拉开序幕。
 
  此次中纪委全会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三年反腐
 
”概念。
 
  他指出,“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
 
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
 
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为当前反腐形势定调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每5年一届,每届中纪委召开8次全会。以往每
 
次全会上,一般会对上一年的反腐成果进行总结,以及在本届最后一次
 
会议时对本届中纪委的工作进行总结,但从未在本届范围内对过去几年
 
的工作进行形势判断。
 
  《新闻极客》查阅发现,以往中纪委全会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
 
总结,通常不会叠加年份总结。
 
  十八届中纪委全会打破了这一惯例,在“3年来”提法之前,就已
 
经出现过“两年来”的提法。
 
  比如,2015年1月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公报指出:“全会总结了
 
两年来的工作体会……”
 
  本次中纪委六次全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在总书记讲话中
 
提出了“3年来”的概念,将自2012以来的十八届中纪委工作进行了总
 
结。
 
  新浪《新闻极客》刘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