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南海寻求与中国进行对抗


就在中国与美国因南海问题闹的不可开交之际,远离南海的印度也掺和了进来,声称要确保南海的航运安全。说白了,印度是来搅局的。

 

印度先是同意向越南追加1亿美元的信用贷款,提供给越南4艘海军巡逻舰,该计划将很快实施。而现在印度国有的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决定重启位于“中越争议海域”的油气勘探工作。

 

来自彭博新闻社的消息称,印度在2006年即已取得这一地区的勘探权,中国3年后才在同一区域展开国际招标。目前印度莫迪政府决定授权印度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在该地区建设钻井平台。很显然,印度对南海感兴趣,并希望通过介入此区域来加深印度同美国、日本的海上关系。

 

尽管印度不是南海问题争端中的一方,但近年来,尤其是自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07月在河内举行的亚洲区域论坛会谈上大力倡导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印度表现出赞同立场之后,中国开始对印度在南海的意图警惕起来。

 

从现实层面来看,印度进军南海有着很多原因。虽然受政府支持的开采石油,主要是越南的商业目标,但更大程度上是受到印度“向东看”策略的影响。中印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论,也因为印度染指南海争端而变得一度激烈起来。而在中国看来,这是对自己的围堵和遏制。

 

实际上,20119月,当印度和越南宣布签署一项有关在南海进行石油勘探计划的协议时,中国对印度试图染指南海的这种戒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立即发出回应,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的立场是基于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中国进一步表示,反对任何在南海上的项目,但没有直接指明针对印度。

 

特别是印度近期决定重启位于“中越争议海域”的油气勘探工作时,中国外交部在一份传真声明中,警告印度不要在争议海域采取任何勘探活动,称“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任何外国公司在该海域的活动都是违法的”“任何团体都应避免令争议问题更加复杂化”。

 

其实,印度如此不顾中国的感受,执意插足南海争端,搅乱南海缓和局势,主要出于两大原因:

 

其一,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搏出位”是为了引起国际关注,从而将自身塑造成南海争端的利益相关方,为以后深度介入南海争端,进而影响东亚地区秩序打下铺垫。印度自实行“向东看”政策以来,不断加强与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互动,积极参与东亚乃至亚太事务。

 

其二,印度长期以中国为战略对手,加大介入南海力度出于地区战略野心,企图以此牵制中国和平发展。长期以来,印度以印度洋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中国在印度洋区域加强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关系,并进行投资心存不满。随着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打击海盗,印度也开始对中国海军的活动表示担忧,并从美国人那里接手造谣有关中国在印度周围开展“珍珠链”战略。

 

对于印度染指南海,中国虽义正词严地多次表达反对,印度仍然死心塌地一意孤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印度赶南海这趟浑水之前,应该重温一下1962年他们曾经对中国发表的严正声明置若罔闻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当然,不论是从印度的官方表态,还是从其实际行为上看,印度对南海争端的立场事实上是对中国不利的,间接地否定了中国的“九段线”主张,支持了越南、菲律宾等国的立场。近两年中印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的诸多事件似乎表明,印度在寻求与中国的对抗。

 

今天的印度,不仅要把印度洋据为己有,而且涌动着一种欲望——走向太平洋。当看到中国的南海问题成为世界热点,又有美国插手、日本搅局,印度坐不住了,他们看到这是一个绝佳机会,终于跳了出来,公开与中国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