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周五,晚,许多人正翘首期盼“中国好声音”节目,突然发现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则海报刷爆屏了——不是因为好声音的某位歌手或导师,而是因为印有“互联网斗士”周鸿祎头像的一张海报。海报中的文字火爆却神秘——号称“我是智人”,“我在未来等你”,要掀起一波“智能爆炸”。
其后两天,同样印有其他大咖头像的海报在微信朋友圈继续出现,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始人余凯、前央视新闻主播郎永淳、小米公司副总裁陈彤、音乐人和投资人胡海泉、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央视首席财经主播陈伟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1号店创始人于刚、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等。他们分别来自于科学界、企业界、媒体界、投资界,但此时都拥有了和周鸿祎一样的称谓:“智人”。
有网民惊呼,本月度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情:一件是“超人”李嘉诚跑了的传闻与争议;一件周鸿祎、郎永淳、胡海泉等人齐呼“智人”来袭,惊爆了大家的眼球!
今日,细心的人在京东首页上发现,上述17位跨界大佬齐齐亮相,一起推荐机工华章近日重磅推出的一本图书:《智能爆炸:正在开启的智人时代》。
原来如此!为什么这么多跨界大咖一些为一本书助阵?为什么一本图书能掀起这么大的巨浪?
无论是“拉黑”还是“点赞”,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捷
该书策划机构——《大数据与智能化》杂志执行总编、思想坦克智媒体创始人张小平评价:在中国经济与产业转型之机,有人畏难而退,有人伺机而进,这都很正常。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无可置疑,智能化是已经袭来的全球化大浪潮,不但影响到企业、行业,更将深入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做重要报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重要标志,指出机器人产业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2015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它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宣布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2015年6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成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中国将走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前面。
大江东奔,尽显风流人物本色。近年来,微软、IBM、谷歌、雅虎、英特尔、Facebook、腾讯、百度等中外知名的IT巨头,纷纷投入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洪流中,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它们或巨资投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究,或并购和智能化有关的公司;海尔、美的等国内传统制造巨头们纷纷进行智能化战略转型;而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一批新贵企业正在涌现,如科大讯飞、光启科学、大疆、亿航等,其中研发无人飞机的大疆,短短几年已经被估值88亿美元,占有全球无人机一半以上的市场……
根据量化分析公司Quid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人工智能已经吸引了超过170亿美元的投资。仅去年一年,就有322家拥有类似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过去4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的民间投资以平均每年62%的增长速率增加,这一速率预计还会持续下去。
甚至有人预计,人工智能即将开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让现在火爆到极点的移动互联网也相形见绌。一些激进的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乃至即将到来的物联网,都只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奏。
张小平认为:行为源自内心,源自于对未来的判断。李嘉诚等人的“退”,其实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悲观判断;而新经济或新思维人士 “进”,是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的乐观期待。无论是“拉黑”还是“点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转型已迫在眉捷。
正是基于乐观期待,众多跨界大咖们愿意勇立潮头,成为“智人”的形象代言人。比如周鸿祎,之前已带领旗下奇虎360公司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和儿童智能产品市场,不久前又第二次带领奇虎360公司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余凯是前百度IDL常务副院长、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今年中从百度离职创业成立北京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立志要做“机器人之芯”;杨宁是国内最早对人工智能项目进行投资的天使投资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天使投资的旗帜;郎永淳是刚从央视离职的著名主持人,据说也要投身互联网公司……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该书推荐语中指出,“观念、技术、产品、企业、产业,将形成一波强似一波的驱动力量,让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让人们享受一种全新的智能生活方式。”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则用诗人的语言欢呼,“正如本书所说的那样,大数据、云计算是智能化浪潮来袭必备的先决条件,它无疑会孕育、推动像机器人之类的全新产业的出现。新的科学的春天即将来临,这也将是人类的福音。”
“智能+”时代,600亿机器人将与我们如影随形
该书作者之一、前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现任美国一家叫SONOS的智能音响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王汉华博士,认为我们马上要迎来一个“智能+时代”。他指出,在此书中率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划分互联网时代的四段论:一、传统互联网开启“人机时代”(人通过PC与外部连接);二、移动互联网开启“人人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的器官,人与人通过这个特殊器官进行紧密相连);三、万联网开启“机人时代”(机器开始取代人做很多事情);四、人工智能开启“智人时代”(机器高度发达,与人开始有重合,图灵测试不再是障碍)。
宣告“智人时代”即将来临,是该书提出的一个具有爆炸性的预言。该书另位一位作者、知名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分析“智人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其一、机械日益富有人类的思维、情感、个性与能力;其二、人类日益异化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机械思维与习惯,比如对高科技智能产品的过分依赖,人性色彩日益退化、情感越来越贫乏、思维越来越线性等等。在某一个临界点上,日益进化的机器人与日益退化为机械思维的人,会变成一种“新人类”——智人。正如科幻小说中《三体》中描绘的一样:暂时冷冻的人们,在未来某个时候醒来后,会发现未来的人们因为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变成外形完美划一、思维简单透明、能力超乎寻常的“新人类”。
著名投资人孙正义预言,到2040年人类身边将会有100亿个机器人;而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始人、人工智能专家余凯博士更大胆地预测,届时至少有600亿机器人与我们如影随形。
2045年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复仇者联盟2》中机器人叛乱会为事实?《三体》中智子(智人)会出现吗……未来AI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世界?
而因为智能化浪潮的来袭,我们面对未来“新人类”,或者说我们异化为未来“新人类”的可能性更大、速度更快。这种深层次的变化,将对整个产业、社会、人类的文明和个人的心性,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智能化大浪潮来袭,它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魔咒?我们应该如何积极面对?正是因为此书抛了这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所以才引发了上述诸多大咖们的关注与追捧。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评述说:“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场景已经照进现实。而未来,可以预见,至少有新科技将社会层面产生巨变式影响,一是在生命领域的新技术,人类的生命会被大幅度延长,而更重要的可能是人工智能,因为机器将成为人类的一个器官,并最终与我们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外界可能想象不到的是,知名歌手和音乐人胡海泉其实也是一名投资人,至今投资了两家和智能化相关的公司。他感性地描述“智人时代”来临时的兴奋与困惑:“在我看来,机器人不过是孤独的人类制造出来的另一个‘我’——它将拥有一切我们梦想拥有的超能力,同时也将映照出我们一切人性中的弱点。这份强大与无力并存的感觉,我称之为‘宇宙孤独感’。”
人类的脚步与想象力永远无法停止——我是智人,我在未来等我!
——李冠宇/思想坦克智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