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救市是必要的


      25日收盘,沪指再跌愈6%逼近3000点,创业板则跌回1时代。不过,从并不长的A股历史看,股市的抗压能力还是很强的。毕竟,沪深两市和美欧股市的血统基因并不完全一致,前者不可能被市场蹂躏致死。

    有趣的是,当股市陷入黑暗时,金价却呈现出温暖的曙光。东方不亮西方亮,投资者总有舔血疗伤的机会。

    股灾的再次来临,也许有人视为“国家队”不再救市--退市并无不妥。毕竟,全球股灾情势之下,中国股市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救市已无意义。

    有牛市就有熊市,有黑暗就有光明,股市辩证法是一门学问,绝非紧盯K线的股评员所能洞悉。一些技术主义的分析固然重要,看中国股市和全球股市还是要有些宏观视野。

    须知,全球经济依然未能恢复活力,是这轮股灾汹汹而来的主因。美联储加息预期一再推迟,让人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

    不仅如此,美联储每次关键的会议后,都让全球市场发生波动,尤其让新兴市场外资出逃。

    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复苏,更比美国慢了一步--当世界瞪大眼睛观看我国经济下行并由此产生复杂的焦虑情绪时,股灾和救市还有人民币汇率调整,让世界感到了阵阵深寒。即如外媒所言,中国不再为全球经济遮风避雨。

    中美两大经济引擎都出现了问题,在敏感的市场反映下,全球股市出现黑暗的同跌并不令人惊奇。

    相反,这是具有正面警示意义的全球经济映射--全球经济不复苏,将希望寄托在某个经济引擎上,还上大国依赖症的结果就是导致市场变得敏感脆弱。

    此时纠缠黑色星期一的因与果,没有任何意义。将股灾责任推给中国或美国,都是怨天尤人。世界应明白,只要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阴霾中徘徊,股灾的幽灵依然在全球上空浮荡。

    当然,股市和宏观经济的步伐并不都是同步的,股市也有自己的规律,甚至会为特异性或偶然性的市场因素所导引而发生短时间的震荡。说全球股市迎来黑暗时代,似乎也有些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