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6月1日罕见公开宣布将在中缅边境的中方一侧举行陆空联合实弹演习,全面检验部队联合履行边防空防使命任务,处置边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参演部队包括成都军区空军、陆军某集团军、导弹部队及边防部队数千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空军战机和数百台重型装备将投入演习。
2015年初以来,缅甸政府重启与缅北地区地方民族武装的战争,中缅边境再次陷入动荡之中,特别是缅方炮弹不断侵入中国境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中国民众不满和舆论反弹。在此压力下,中国官方逐渐抬高了与缅政府交涉的层级,促使缅政府派员前来中国道歉,向中国死伤民众作出赔偿,并承诺今后不再发生同类事件。然而,进入5月中旬直至月底,随着战事持续开展,缅方炮弹仍不时“落入”中国境内。新华社此前就此评论说,缅方打破“相同错误不犯第二次”戒律,外交部也称保留进一步作出反应的权利。
目前看来,中方的进一步反应之一,就是举行陆空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军队的类似演习属于常规项目,但在周边国家正发生战争期间于中外边境地区举行陆空“联合”演习,并事先预告,且未对结束时间作出规定,所有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是绝无仅有的,从中透露出不寻常气息。
缅方炮弹屡次“侵入”中国领土,危及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对主权国家是一个羞辱,对中国这样一个自视为崛起中的大国尤其如此。它们显示出中方空军防御系统的薄弱。同类情状还体现于近期一架俄罗斯民航客机误闯北京居民区事件。舆论由此哗然,人们不由得联想到中国一旦受到有预谋的攻击,中国脆弱的国防体系能否应对。所以,中国军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首要目的,是要向民众和周边国家展示中国军队的防空能力、保卫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图,以平息舆论批评。
但另一方面,在中国与美国陷入战略紧张、海上领土之争加剧正导致中外关系复杂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无意在陆路边境再生事端,防范缅甸国内战争破坏中缅边境地区稳定,特别是令中国意外卷入,是中国所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军方通告表明,演习没有预定结束时间,这就说明演习针对缅甸国内战争的意味浓厚,其目标是借助中国军队的战时管控措施,严密监视缅方军事动向,控制事态向中国境内发展,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而以战略视野看,缅甸是中国的传统“友邦”,西方媒体甚至将其称为中国“殖民地”,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支撑战略价值。近些年来,中缅政府将双边关系界定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在中外关系中属于比较高的层级,可见中方将中缅友好合作置于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全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南中国海局势冲突化、美国重返亚太并刻意加强对缅关系和印度实施东向战略的情势下,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放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不惜触动缅甸政府的敏感神经,组织联合军事演习,一方面固然是舆论压力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因应全球和地缘格局变化,趁机调整对缅及缅北地区的政策,改善地缘环境,实现自身更深远的战略意图。
其中,在缅甸政府实施更平衡的大国外交政策、民主化道路不可阻挡的背景下,缅北地区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愈益凸显。众所周知,除了中国以外,美日印都争相强化在缅甸的存在,特别是缅甸是美国重返亚太和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将其视为长久的威胁。因此,缅北地区将会起到牵制缅甸中央政府并由此延伸牵制其他大国的独特作用。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推进的六条经济走廊之一,确保缅甸方向的陆上通道安全,对于成功建设这一经济走廊意义重大。与缅甸中央政府和缅北地方民族武装同时维持良好关系,并确保中国的协调能力,符合中国政府利益。
总体而言,中国的长远战略是改变以往单纯的“作壁上观”,或许采取更积极的周边外交政策包括军事外交政策,全面调动国家资源,以适应更复杂的地缘形势,更有利于实现自身呈扩大趋势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