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太极拳运动,大概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内商人来香港经营,知识份子亦迁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环境是接近广东及福建,当时的武术主要是岭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龙形等,都是刚阳跳跃为主的拳术。轻慢柔和的太极拳传到香港初期,其实用性是常受到质疑。但那时来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师,均能使其太极拳别开一面。
最初在港传授的是杨式太极拳,之后是吴式太极拳,七十年代后有陈式,八十年代有孙式、和式及赵堡,教授武式的比较少。再之后推行了国家规定的及各派的简化套路,如廿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等。
陈式太极拳在港发展较迟,初有京都吴世英在九龙平
吴崇奇,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吴幼年于汕头随父习南拳,六十年代始习杨式太极拳,于上海出差之便获戚介绍,习于顾留馨,后顾修函介绍吴到北京学于陈照奎,后回里。1981年陈照奎病逝,吴移居香港,于中环遮打花园及太古城等地教授陈式太极拳为业,传人甚众。
陈正中,1940年生,廿五岁于无锡致柔拳社随宁大椿习杨式太极拳,宁于致柔习太极拳于杨澄甫、田兆麟、陈微明,而于1934年随王芗斋习形意拳于上海。1973年陈赴北京随陈照奎习陈式太极拳一路及推手。1981年移居香港,教于天台及九龙信号山。
香港的太极拳真正得到全面普及发展,实有赖康体处的推行。在当时传统的教法下,以秘传及昂贵的收费,使有机会学习者太少。1975年以太极学会名义与康体处合作,开设清晨太极班,收费低廉,年龄不限;还开始太极师资班,供应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太极拳学者大量激增。
太极总会既获授权发牌,须増其它派别,乃由崔南山教杨式太极拳,郑天熊教吴式太极拳,王栋材教陈式太极拳,龙启明教孙式太极拳,姚光教杨式太极拳。更规范招式名称、式量及堂数。
真铭太极是传授正宗陈氏太极的加拿大第一品牌,在这里可以学到陈氏心意混元24式 小架和新架及推手,联系方式:001-6047831763 微信号:zhenmingtaiji 微信公众号:真铭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