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枫:“劳动”演绎的多彩人生


  某个周五的傍晚时分,北京CBD一家叫做“庭院深深”的茶室里,一个小型的“人力资源品茶会”正在进行。品茶会上的特邀嘉宾梁枫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敏捷的思维、儒雅的谈吐,虽然还未到不惑之年,但却总能给人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
       

  实际上,身为北京市十佳劳动法专业律师,品茶会只是他的社会活动之一。从出庭诉讼到给顾问单位出具法律意见;从到电台和电视台主持法律热线,到去丽都饭店值班,参与马航事件处理;从给同行做义务培训,到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从参与立法,到进行学术研究,出版专著……
       

  与梁枫接触能感觉到,他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充满了活力与动力。法庭之上,他是一位严谨的实力派律师;法庭之外,他则像社会活动家一样活跃在各种场合。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专业”——劳动法不无关系。
 
 

  专业:起死回生没戏的官司能打赢
 

  梁枫现为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业务组组长。他曾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法专业、香港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此外,他还担任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专业律师讲师团成员等社会职务。
 

  执业14年来,梁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成功地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中国国旅集团、东方酒店管理集团、金山软件、光大银行、北京市交管局、瑞士联邦驻华大使馆等一大批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2013年,东方酒店控股有限公司及其辖属企业共11家公司因历史因素,在2010年进行国有企业改制时,未能及时进行职工安置,导致改制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全辖的11家企业中职工不断提出诉求,甚至出现了罢工、上访、静坐、围堵酒店等极端事件,要求解决其诉求,对职工进行安置。在此背景下,梁枫律师带领他的劳动法专业律师团队接受委托,担任本次职工安置补偿专项法律顾问,全程负责职工安置补偿的所有法律事宜。
 

  在本次事务中,涉及国有企业改制的历史因素,情况复杂,诸多历史问题难以查清;安置企业职工分布地域广,涉及全国9个城市;涉及职工近3000名职工;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城市地方规定不同,适用专业法律、政策难度大。面临上述客观难题,经过梁枫及其团队全程介入,前后历时9个月,最终全部妥善完成预定的职工安置、补偿事务,赢得了委托单位以及项目所有参与方的高度赞誉。
 

  不过,客观地说,梁枫在圈内和业界的良好声誉,不仅源于那些重量级大客户的赞扬,更与他代理劳动者打的几起“峰回路转”的官司不无关系。
 

  其中有一起案件就很典型。女职工曹某的维权遭遇更是一波三折,该案经历了刑事、劳动仲裁、民事一审、二审,历时3年,最终大获全胜。
 

  曹某担任某电子公司经理半年后,因感觉公司管理混乱,于2006年6月11日辞职。此后不久,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警方刑事拘留12天,后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2008年11月底,曹某找到梁枫,想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其在职期间的工资、奖金等共计7万余元。可是,就在曹某辞职后没几天,电子公司就与一家美国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而2008年9月3日,合资公司又在上海起诉了曹某,要求其赔偿公司损失近35万元。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即便是算上被刑拘那一段时间,时效也早已超了。就在案子即将陷入僵局之时,细心的梁枫发现,上海法院的那起诉讼中,公司提交的证据材料中,有一份从公安机关调取“欠曹某款项表”,该表显示公司未返还曹某工资、奖金、业务提成等款项共计7万余元,与曹某申请仲裁的金额完全一致。
 

   事不宜迟,梁枫很快代曹某提交了仲裁申请。开庭时,梁律师提出,仲裁时间应自2008年9月3日中断而重新计算。但非常可惜的是,因曹某无法提供“欠款表”原件,仲裁还是裁决驳回了曹某的全部请求。
 

  此时,曹某本以为彻底“没戏”了,可梁律师却并未灰心,他为曹某起草了起诉状,递交到北京的法院。此时,上海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法院对“欠款表”进行了确认,且未认定曹某给公司造成了损失,驳回了合资公司的诉讼请求。合资公司上诉后,二审维持了原判。
 

  北京这边的诉讼,庭上梁律师以“欠款表”为突破口据理力争,最终,法院不仅支持了其时效中断、应重新计算的观点,而且支持了曹某的全部诉讼请求。二审也维持了原判,曹女士终于拿到了自己应得了7万余元工资、奖金。
 
 

  公益:学以致用热心服务“身边人”
 

  劳动法专业的律师,都有一颗公益的心,梁枫也不例外。细算起来,从刚刚成为一名执业律师开始,梁律师就开始投身于公益活动。
 

  2000年开始,梁枫在海淀区美林社区学校开设公益讲堂,为社区的物业、保安、保洁等人员义务举办法律讲座;2001年,发起成立了“打工北京法律帮助中心”;与《北京工人报》(现《劳动午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设立“打工北京法律热线”;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法制晚报》开设专栏,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2010年,作为北京市“劳动法律宣传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全程参与社区宣讲、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各项活动。
 

  此外,梁律师还利用职业优势,为自然之友、李连杰壹基金等慈善公益组织及公益活动提供大量无偿的法律支持和援助。
 

  2014年3月,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梁枫与其他同行一起,多次到丽都饭店值班,为失联乘客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同时,也为他们送去北京市民的一份安慰与支持。
 

  目前,梁枫的主要公益活动之一就是双周一次的人力资源品茶会。品茶会的宗旨是“难题不过夜,天天好心情”。品茶会的成员以清华、北大校友及欧美同学会会员为主,在京城的人力资源业内已颇具影响。
 
 

  学术:潜心研究立法建议得到采纳
 

  执业之余,梁枫还潜心思考和研究,致力于学术探索。他说,“写论文就是给自己一个总结的机会。”
 

  多年来,梁枫频有佳作问世:2006年,《和谐劳资关系是怎样“炼”成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看企业劳动纠纷》获第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优秀奖;2009年,《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服务价值》获北京市劳动和保障法学会优秀论文奖,《论劳动关系中赔偿责任的承担》获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奖;2010年,《规章制度在执行中的冲突解决》获西部劳动法律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8年至2010年,梁枫还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三本专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合同书:拟制·审查·签订》、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离职攻略:如何防范解约风险》和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
 

  由于专业上的造诣,梁枫还多次应邀在全国人大劳动立法、修订、调研、执法检查等相关立法过程中,出具专业立法建议和意见,并被有关部门予以采纳。
 

   2012年,在劳动合同法修订的过程中,他应邀参加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组织的劳动合同法修改专家座谈会,其中梁枫提出的立法建议得到了采纳。
 

  2013年4月,作为北京市的律师代表,梁枫参加了北京市立法规划工作座谈会,结合司法实践,并在《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北京市工资支付条例》、《北京市人民调解条例》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引起了与会者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追求:以己之力用个案推动法治进步
 

  执业十几年来,梁枫执著地在劳动法领域辛勤耕耘,除了赢得委托人的认可和赞扬之外,也先后收获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获得北京律师论坛突出贡献奖以及北京市“十佳劳动法专业律师”、《法制晚报》首届“十大法律点评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成立十周年“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
 

   2013年,梁枫作为中国致公党员,参与撰写的《关于优化朝阳区外事服务环境的建议》调研报告被朝阳区政协评选为优秀提案。2014年“七一”前夕,基于在参政议政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梁枫被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党委授予了“党建之友”荣誉称号。
 

   梁枫认为,我国的法律中,宪法、婚姻法和劳动法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而劳动法律师,无论是代理哪一方,都要“一手托两家”:代理劳方,要寸土不让,步步为营;代理资方,不仅要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权益。
 

  “一个专业律师的价值与情怀,不仅仅局限在法律层面上的专业化,更要找到劳动关系中的平衡点。”梁枫说,每一个个案中的输赢,是狭义维权;通过个案,总结分析,找出管理中的漏洞与法律上的不完善并通过立法等途径加以改进,才是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初衷。”梁枫希望,能够通过个案的积累,推动法治的点滴进步,“更好地服务当事人,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