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收入已有多年,大概是在刚上高中那会儿。当时,读了柳鸣九的译作《雨果论文学》,之后很快便读到他写的一篇文章《两点之间的曲线人生——关于朱光潜的回忆》,顺藤摸瓜,便收进了这本《谈美》。
打开这本写于1932年的具有学术性质的著作之前,本以为会有很多艰深的理论,让没有一点美学基础的我压得喘不过气,结果刚读到“开场话”便已经没了怯意,沉浸其中。
先摘录“开场话”中的一部分:
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和你谈美。
谈美!这话太突如其来了!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头,我还有心肝来“谈风月”么?是的,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是太紧迫了。朋友,你知道,我是一个旧时代的人,流落在这纷纭扰攘的新时代里面,虽然也出过一番力来领略新时代的思想和情趣,仍然不免抱有许多旧时代的信仰。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我想,引文这这种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也并不过时。“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或可铭记一生。
此书一共十万字左右,共分十五谈: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像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摹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未读此书之前,我大概是很不明白“美学”、“学术”之于平常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深刻意义的——我多半是把这当成一种消遣。这些名词美好又虚无缥缈,仿佛只是多宝阁上陈列的物件儿。但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从心所欲,不逾矩”、“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些掷地有声的句子一一在耳边回荡,我似乎明白了开篇所言的“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
但,我也要说,如果你欲读此书,并不用把这本书想象的多么”崇高“。作者像一个坐在对面沙发上与你一同饮茶的老朋友,将他腹中深厚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像聊天一样不失趣味。十万字左右的内容,即使慢慢咀嚼,也不过一下午时间。倏忽间,便已读完,生活并没有因为这本书突然生了许多变化,但或许你的心境已经不似刚开始捧起书的时候。待到回头,一闪念之间想起书中的一些话,你一定会像我一样,会心一笑。
过年放假在家,好好享受这初春的暖阳,少看些网上的无聊段子,多读两本这样的好书,多陪家人朋友谈谈心,想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