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淳元夺冠与本土文化贫血及狗血
《我是歌手》本是歌唱艺术的一种展示,可我们所能听到的除了音乐之外,还有过于旺盛的噪音,这就使得音乐的欣赏变调成了一种令人厌恶的争吵,可眼下的中国人有谁不成天处在吵吵嚷嚷之中呢?没办法,这只能被正确的诠释为“时代的争吵”。
准确的讲,郑淳元的唱功在参赛歌手内并非最出众的,最多也是伯仲之间的某一个中偏低的平均值,但是,郑淳元的说服力与表现力却的确是最好的。尽管中国人大都将时常不知轻重的南韩人蔑称为“棒子”,但是,说唱歌就只认唱歌,郑淳元被现场观众评为第一还是当之无愧的。
可为什么郑淳元会具有最好的人文说服力与效果表现力呢?而唱功了得的韩红、孙楠乃至于其他所有歌手都不能在打动人心的“说服力”与“表现力”上更胜一筹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实讲,本场演唱中孙楠的《花瓣雨》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的注脚与我们常见的爱恋情怀,可这样好的表演却差点成了他时常所称调侃的“淘汰郎”。如此看来,中国观众的欣赏的确并非简单,其中的道理急需文艺界予以细细思量。相比于《花瓣雨》,郑淳元的《那个男人》就完全没有中华文化的约束与痕迹,它完全属于现代文化的社会属性与人文情怀。
决不能简单的把现代中国大众的音乐欣赏力理解为中国文化继续在起主导作用。因为这些理解往往不再是“中国”的了,它们更加“现代”、“开放”与“人类共性化”。同时,尽管这都是中国大众的现实欣赏倾向,但这种倾向仍然受到大众文化欣赏力的局限与左右。一句话:尽管人们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却不可避免的仍然拖着笨重的世俗尾巴。因此,这种欣赏必定是扭曲的、偏颇的、不稳定的甚至于随机成了出尔反尔的。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它不再满足于“唱功”的功德圆满,也不再受限于传统文化所派生出来的欣赏惯性,它更需人文诉说与现实境遇的生动而真实的描述,总之,它必须是现代文化的。
可中国大多数歌手都不是出自这样的音乐境遇与尘世生涯,也不是生长于这样的习乐环境之中。更为要命的是,中国歌曲(包括大陆、港台歌曲)大多都仍产自于抽象的情怀描述,即典型的中华情怀与对事物及感触过于含蓄、泛性的表现程式。这就让中国歌唱表演在人文说服力与效果表现力上,不得不输了西洋歌曲或广泛接受西洋歌曲创意与曲风的南韩歌曲一大头。加上大众欣赏往往仅凭一孔之见、一时冲动和不加约束的个性偏好,于是,郑淳元压倒众多中国歌手,就成了势所必然。
随着郑淳元的出现,《中国好歌手》栏目终于出现了不期而遇的意外。音乐表现力突然占尽了风头,中国观众在久违了的人文记忆中,终于回忆起了淡忘中的精神向往与真挚的情感境遇。
郑淳元所表达出的音乐表现力,绝非仅是他个人的魅力,它所带来的人文精神背景,明显是华夏大地丢弃已久并已然淡出了的整个人文世界。看来,这个世界大同文化的基本样式不仅仍存在于并不遥远的对岸南韩,而且,完全可能继续存在于除我们之外的几乎整个世界上。对此,中华文化不得不警醒,我们已没有任何资本可以轻视甚或蔑视这一警讯。
随着郑淳元出人意料的音乐表达,观众得到的是惊诧与失语,即使听歌间中那些大牌歌星,也都在哑然之下被震慑得目瞪口呆。这不是飙高音或音乐元素的突兀拼凑所能诠释的表现力,它并不来源于对音乐技能的钻牛角尖,而是来源于那个想象力画面感极其丰盛的情感创作界面,与艺术创作及歌唱表演中极度宽松的创作自由度!
尽管中国歌唱界在空泛的酷化与音乐元素及音乐样式的盲目仿效上蛮拼,但除了能撞击出机械般的音效出来之外,仍不能还原音乐之人文表达原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技术风暴下的精神衰竭。
关键是郑淳元所唱是中国音乐界没法创作出来的极好作品。中国音乐创作界的脑子过多的停留在中华文化的过去,谷建芬们的教化的确不能很好的诠释都市下的情怀与挣扎。听众的脑袋也好不到哪去,俗化、贫化、因欲望仍旺盛而恶化与狗血化,如此,让港台大陆全都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文化极度平庸的劣质生态。其次是中华文化圈的音乐精神与世界相比,其自由度落差实在太大。没有真正的自由度,就没有出神入化的艺术作品创新与表演创新。最后是观众在长久贫化折磨下的审美疲劳,尽管中国歌手的唱功远甚于韩国。在平庸化洪流中,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起码的人文价值创造能力,但仍幸运的残存有最为原始的知觉,所以,郑淳元的表演能当仁不让的得第一,是中国人文无可争辨的颓势的一次明晃晃的大暴露。
更为令人泄气的是,我们除了唱歌落伍之外,在文化气度的表现上更是不入流。整个《我是歌手》的演绎进程,网上却充满了争吵、谩骂、泼皮打横与劣质的市井人文的恶臭气息。娱乐媒体与娱评如同嚼屎的粪虫,一个唱歌却引出无数的与唱歌毫无关系的胡扯。诸如身材体型、长相胖瘦、甚或口无遮拦、破产捞金、体型壮硕之类不绝于耳,整个娱评就跟市井老太太闲极无聊翻空话一般,说老实话,中国人真不怕丢自己的脸。看来,大众听歌被准确的诠释为一堆狗血淋头的市井狗剩,这在恶劣的生涯中,也算是实在稀松平常。
其实,唱歌就唱歌,长相能唱歌吗?破没破产跟唱歌水平有关吗?搅匀了长相、性格、语言风格,奚落了韩红的长相与口无遮拦,这还算是在评论唱歌吗?咱们不要不管嚼什么东西,全都嚼成了泔水的酸馊味,这不就应了俄罗斯那句谚语:“进了磨里的都成粉”!难道凡是到了中国的歌唱舞台上就全都滚成了驴粪蛋了吗?
音乐本身既是苍穹与大地的对话,又是高寒与烈焰的对撞。音乐殿堂里的歌手与世俗生涯里的平民百姓都得静下心来,聆听世界与别人的心声。
老夏
20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