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体生物节律高效学习迎战高考


 这是一个发明一百多年的科学创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应用到很多领域,但在我国知晓的人群不多,相信和运用的人群也不多,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聪明智商高,把科学当做所谓的迷信。今天郑重地呈现给你---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以及与倍加关爱的家长、老师,供你参考借鉴。

如果你觉得有科学道理, 希望应用,我们竭诚提供服务。如果你不相信,你又一次与科学向背而过,这是对一个人一生都极为实用有价值的科学。当你学透相信之后,再回来。我们依然欢迎!因为我们永远的期盼中华民族的儿女聪明智慧,在世界科技创新中站在顶峰!    

                          

一.什么是人体生理节律

“春去秋来,世事往复。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这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归纳总结的周期理论,地球自转,围着太阳公转。世界万物,许多物体都在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人们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自己容易烦闷、急躁,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不佳,体力疲乏;而过一段时间,精力又开始充沛,精神焕发,工作,学习的效率特别高。这说明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也同样存在着高潮,低潮的周期变化。人体生理节律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每一个运转周期中,总是由高潮转向低潮,再由低潮转向高潮。高潮期、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被称为临界日。

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都应用生理节律来管理企业或者调控工作程序,有的国家规定:医生在三个临界期交汇在同一天时,不能单独值夜班,不能做手术,司机不能开车。我国在十几年前,就在建筑部门给高空作业人员测试,如果三个临界期交汇在同一天,规定不能进行高空作业。
      1.
体力节律

 高潮期:体力充沛,身体灵活,动作敏捷,耐力和爆发力强,充满活力,能担负较大负荷的体力劳动,劳累后恢复得快;此时身体抗病能力强,不易感染疾病,治疗疾病效果明显。

临界日: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身体软弱无力,极易疲劳。易受外来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有时表现的动作失常。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易受伤。慢性病极易复发或病情加重,是危重病人或老人的危险点。多数人往往死于临界日。

低潮期:身体乏力、懒散,耐力和爆发力较差,劳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易疲劳。比较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哮喘病极易发作。低潮期治病的效果一般不明显。
      2.
情绪节律

高潮期:心情愉快,舒畅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办事有信心,思路灵活、敏捷,是解决矛盾,处理疑难问题的好时候。

临界日: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精力特别不易集中。精神恍惚,工作易出差错,最易出交通、航空飞行和工伤事故。自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点小事都可能激怒人。是精神病、冠心病的发病期和危险期。自杀多发生在该阶段。一些矛盾激化事件如打架斗殴、家庭邻里纠纷也多在此时发生。

低潮期:情绪低落,意志比较消沉。注意力易分散,常感到烦躁不安或心绪不宁,此时也容易出工作差错和事故。

3.智力节律

高潮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精力和 注意力集中。善于综合分析,判断准确,逻辑思维性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高。是学习、创造、写文章、决策、计算的最佳时机。

临界日:判断力差、健忘、注意力涣散,工作中极易出差错和失误。此时不宜做计算、交易,最好也不强迫自己写文章。

 低潮期:思维显得迟钝,记忆力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判断力往往降低,缺乏直觉、工作详细效率不高。
   总之,高潮期,人体一切功能将得到超常发挥;低潮期,人体处于收敛生息的状态;而临界期,作为一种过渡,是一种危险的、混乱的、低能的状态,绝大多数失败、不幸,在这短暂的一刻演绎,造成终生遗憾

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研究和统计资料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人自出生日起,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就开始按照正弦规律变化。体力节律23天一周期,情绪节律28天一周期,智力节律33天一周期。人出生时三种节律都从临界点开始。
  临界日又叫危险日,是研究人体生理节律中最关键的日子。虽然三种节律临界日只占总时间的20%不到,却发生60%的交通事故,70%的工伤和航空飞行事故。临界日前后的各一天被称为近临界日,死亡于临界日和近临界日的病例在80%以上。病人体力处于临界日的,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接近三分之二,而且这结果在各历史时期和各国家地区都惊人的相近。

二.临界期对人的影响

调查发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操作事故、交通事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肇事者的临界期。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分析了近几年来发生的13起飞机坠落事故,其中10起驾驶员和助手大都处于人体最危险的临界期。这家保险公司总结出涉及偶然事故所引起的死亡原因有60%事故的肇事者处于临界期。安阳钢铁公司运用生理节律调查了27起责任事故,结果发现100%的事故责任者都是在临界期低潮期发生事故,没有一个在三个高潮期发生事故。

日本沃米铁路公司、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前苏联莫斯科出租汽车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全部采用生理节律进行交通安全管理,使他们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都应用生理节律来管理企业或者调控工作程序,有的国家规定:医生在三个临界期交汇在同一天时,不能单独值夜班,不能做手术等; 而司机不能开车。我国在十几年前,就在建筑部门给高空作业人员测试,如果三 个临界期交汇在同一天,规定不能高空作业而临时安排其他工作。早在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103号文件中已指出:“广州铁路局怀化分局将人体生理节律理论应用于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度下降。” 科学家们对飞行员进行测定,发现人在临界期比在高潮期迟钝0.28秒,等于汽车移动4.6米,一些交通事故就是发生在这几十厘米和几厘米之差上。从根本上说,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双方或单方生理节律处于临界、低潮或三重低潮的结果。如果能避免在这最危险的几天开车(包括自行车、摩托车),那么就能从根本上杜绝车祸。

邓小平、马克思、诺贝尔等伟人都是在人体节律低潮、临界期等生理功能极度虚弱的情况下逝世的。苏联学者对315命历史名人的研究发现,84.7%的人是在临界期死亡。临界期的人,生理心理功能衰弱,生理抗病力、平衡性差、心理应激性差,老年人容易在这几天出事,危重病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人最容易在这几天病故。如果我们能运用人体节律知识进行护理,就能完全保护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获得延年益寿的好效果。
     当人体节律处在临界日时,人体能量释放和积累过程相互干扰,导致不稳定,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暂时性失常,变得紊乱而不规则。好比电灯被烧坏大多发生在关灯或开灯的转换瞬间一样,临界日是至关重要也是最危险的。在临界日,人的机体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思维记忆都受到一定影响,效率低,情绪波动大。安排好临界日的工作和生活是必要的。我们了解生理周期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协调自身,积极地对待内外环境,发挥潜力。在临界日,要加强心理调整,小心警惕,防止发生意外和工作差错,回避一些重要事件。即使回避不开,也要牢记“今天临界日”,提前有思想和精神准备,稳定身心,三思而后行,力争使损失减为最小。

三.正确对待人体生理节律

人体生理节律是人体自身的一种生命规律,存在于每一个人。但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年龄大小、文化知识、修养及接受的教育不同,以及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也有差别,有的人表现明显,有的人可能不明显。一般来说,知识面广、修养高的人,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心理调整,所以其情绪节律的影响就显得轻。

环境、条件、所接触的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也很重要。节律从来都不是机械的,现在采用的正弦计算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抽象的模拟,必然存在相当的误差。至于周期的作用和影响,会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干扰出现明显差别,其中,压力和疲劳程度、是否疾病、抵抗力、注意力、饮食作息以及自我调整能力等的作用最大。

人的总体表现总是多种因素影响的效果的迭加,人体生理节律不过是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所以不要指望人体生理节律会起太大的作用,我们关注它只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正确利用人体节律原理能指导我们学习好、考试好、增加金榜题名的机会。

首先,我们可根据自己在以往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成绩分析一下人体节律对自身学习成绩的影响情况。自己人体生理节律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就是:从出生一天算起,一直到考试的这天,一共是多少天。(注意:每年是365天,每隔4年有一个润年,要加一天)。算体力周期除以23;算情绪周期除以28,算智力周期除以33。在得到的商中,整数除外不必去看它,主要是看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小于5的,说明处在高潮期,大于5的,说明处在低潮期,等于5的,说明正处在临界期。当然,也可具体算出考试那天正处在体力,情绪,智力周期的哪一天,从而分析处在高潮期,低潮期还是临界期。一般地说,处在智力周期的临界点(第16.5天及前后1天),考试时容易产生粗心大意等毛病,学习水平较难充分发挥。可以从前几次的考试情况分析一下人体节律对自己学习上的影响是否较大。从我个人的了解和统计,平时学习扎实,成绩稳定的学生,人体生理节律对学习的影响较小,而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学习水平波动大的学生,人体生理节律对学习的影响较大;一般说来,人体生理节律对男生的影响较小,对部分女生的影响可能会较大。当然,具体情况还因人而异,自己应该最了解自己的情况。。

其次,你可预测一下在将来的重大考试期间,特别是高考期间自己所处的人体生理周期的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考试达到更好的结果。例如,某高三学生出生于198843日,离今年高考67日的时间是:18×365+4+9×7+1=6638天。6638÷23=288.6087,小数点后为6087。即体力周期为第14天,处在低潮期;6638÷28=237.07147,小数点后为07147。即情绪周期为第2天,处在高潮期;6638÷33=201.1515,小数点后为1515。即智力周期处在第5天,处于高潮期。总的看,该同学在高考时间有两个生理节律处于高潮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很好地发挥或超水平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

如果是处在智力高潮期的,容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要力争获得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可冲一冲,跳一跳,志愿可适当填高些,从而进入与平时自己学习水平相比层次稍高的大学。如果正好处在智力低潮期,也不必太失望。如果平时学习成绩较稳定,智力周期对学习的影响不会太大。要注意调节心理和情绪,有准备的迎考。同时,考前半个月,正处于智力高潮期,就要更充分地把复习搞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时的损失。填报志愿时,做好托底工作,稍有保留,志愿不要填得太高,以确保自己至少能进入与平时自己学习水平相比层次相当的大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考成绩得以充分利用,高考时辛辛苦苦得来的分数不致因填报志愿的不当,与所录取的大学的录取分数相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最后,希望大家在了解人体生理节律,会测算三个生理周期的同时,更要正确地看待人体生理节律。不能把它看成是命中注定的命运安排。或把它当作一种迷信,把测算生理周期变成算命,如果测出是高潮期就洋洋得意,无所事事;如果测出是低潮期就悲观失望,放弃努力,这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的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不知道自己的生理节律更好。否则,反而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影响高考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在测算自己的三个生理节律之前,先要想清楚,自己的心态有没有调整好了,一定要调整好了再去测算。

让我们正确利用人体节律原理指导我们的学习,调整心态,适时努力,在各项考试尤其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人体生物节律的涵义、产生与发展

生物钟又可称为生物节律或生物韵律。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生物节律的支配。人体生物节律描述的是人体各种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随时间迁移作周期性变化。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一过程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体温、激素分泌、经期等这些生理形态都具有周期性。人体生物节律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生理学教授赫尔曼·斯瓦波达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各自对病人的症状、情感以及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后发现的:人类存在着以出生日算起的体力盛衰周期和情绪波动周期,其周期天数分别为体力23天,情绪28天。[1]大约又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特里切尔博士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波动周期为33天。于是,科学家们根据体力、情绪和智力盛衰起伏的波动周期,绘制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三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比喻成“优美的生命三重奏”。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将其称为“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或“PSI周期系统”(PSIPhysical, Sensitive, Intellectual 的缩写)。[2]

“高潮期”是积极期,人的身心功能处于上升状态;“低潮期”则为消极期,人的身心功能处于下降状态;而在临界期,人的体力、情绪、智力都处于一种暂时性失调不稳定的过渡状态。科学家们往往把“临界期”比作电灯开启转换的瞬间,当电灯开关处于“启”或“闭”的状态,灯泡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一

般不易烧坏,而灯泡在启闭转按的临界瞬间往往容易烧坏。[3]如果一个人三种节律的“临界日”正好处于同一天,那么这一天就叫“危险日”,在这一天安排好生活和工作是必要的。

关于人体生物三节律的计算方法很多,以下是一种简算法[4]

第一步:确定公历出生日期。第二步:计算总天数。根据公式:

生命总天数(t=(365×周岁)+周岁÷4±今年的生日到计算当天的天数

公式的第二项周岁除以4,是因为每四年遇到一个闰年(即闰年的2月为29,比平年的228天多一天),因此要加每四年多出的这一天,取整数,小数点后面四舍五入。公式的第三项说明:若计算的这一天在生日之前,用减法;反之则用加法。

第三步:求余数。用得出的生命总天数,除以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三节律周期的天数,求得余数。注意这里不能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最后,根据余数对比此人所在三个周期图象中位置,即可找出此人这一天三节律的情况。

此外学生的学习中还存在着日、星期、月等节律。

2  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法等国家早已将其应用于交通、医疗、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

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人体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根据人体三节律和日、星期、月等其他节律来安排生活和学习,这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对于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

笔者通过对福州6所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州高级中学、福州八中、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闽侯二中、福州华侨中学)384名高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完全知道何为生物钟的只有75人占19.5%,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了解一些,而对于自身的生物钟完全了解的人数就更少了,只有55人,占14.3%,基本了解:175人;了解一点:120人,两项总占76.8%。因此,有必要在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开展人体生物节律讲座、知识问答、板报设计、以“人体生物节律”为主题的PPT制作大赛、征文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宣传普及人体生物钟。另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人体生物节律咨询服务,让学生计算自身的生物钟,为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依据。

3 选择最佳记忆时刻,提高化学记忆效果

    人体中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律:日生物钟,周期为24小时。研究证明,就大多数人而言,一天24小时的记忆高潮有4段:

    第一阶段:清晨6-7点。大脑在睡眠中完成了对前一天所输入信息的整理编码工作,加上刚睡醒没有识记材料的干扰(即前摄抑制现象),故识记能力处于一天中的高潮期。[6]对于那些记忆零散的化学事实、概念、原理等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和实验事实,对这些难记忆片断进行加工和组织记忆。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记熟的可能性也要强于其他时候。

    第二阶段:上午10点左右。这段时间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7]这个记忆高潮刚好也与问卷中学生认为一天中上化学课效率最高的课时序数相吻合(选择第二节人数:134,第三节:95,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4.9%24.7%)这个调查结果不仅可以为学校教务处安排课程表提供参考,同时也影射出一天中最佳化学教学时机。师生都应该关注这个“黄金时刻”。教师此时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如资料卡、化学史话等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8]同时教师在实施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后可以弹性深化化学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问题,对结论进行推理验证,由此及彼,衍生出更多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应好好把握这个用脑最佳时刻,向课堂要效率,避免高潮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现象。

第三阶段:下午6点至8点。这是一段让学生自主分配的时间。由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做化学作业,思路最清晰的时候是在晚上(18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80/384×100%=46.9%,接近一半)。在

中国,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利用晚上时间来回顾、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这段记忆高潮对学生尤为重要。学生在记忆像:物理性质、化学方程式等时必须注意归纳整理、比较分析,将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纵横编织成知识网络图。如在记忆书写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注意事项时,先联想离子化合物由什么微粒构成?很快就应想到阴、阳离子,那么阴、阳离子的电子式要怎么写?有什么注意事项?两者有什么区别?先从简单的阳离子入手,再记忆阴离子,放在一起对比,得出:

在记忆的“黄金时段”再结合简洁、凝练的记忆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阶段:睡前1小时。在这段时间记忆后入睡,因不再有新的信息输入,因此不存在“倒摄抑制”的影响。[9]大多数人在非常累时才可能存在倒头即睡的现象,一般来说,大脑从兴奋过渡到平静需要一个缓冲期,这个缓冲期也是记忆的高潮期。利用这段时间把白天上课的情景像放映电影一样回放一遍,特别对于化学实验,若是探究实验,印象可能比较深刻,但若是演示实验,就得仔细回想实验现象,回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及得出的结论。偶尔将自己更合理的想法赋予其中,既达到记忆的目的又丰富了教材内容,一举两得。

    当然,一天中的四个记忆高潮不可能全部付诸于化学,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生物节律特点来最大限度利用最佳记忆时刻,结合其它科学记忆方法:如对比法、联想法、顺口溜等识记化学概念、化学术语、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规律等理论知识。

4 巧用人体生物节律类型

由于人的大脑生物节律类型不同,因此最佳用脑时间就因人而异。根据人们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可以将学习者分为3种类型[12]

百灵鸟型(清晨型)。这一类型的人一到清晨就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灵感”随之而来,此时大脑的优势中心最容易形成。这一类型的中学生应特别谨记“一日之计在于晨”,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学习,利用高潮期解题,省时又省力。

②猫头鹰型(夜晚型)。这一类型的人一到晚上,脑神经细胞就进入中度兴奋状态。“奇思常伴夜

色来”通常是对这类人而言。猫头鹰型的中学生自主分配的时间就要受限制了,学校晚上几乎都没上课,白天上午一般又都安排主课。若晚上学习太晚,白天就无精打采,化学课的关键高潮期就无法充分利用,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及时发现,帮助其调节生物钟。当然,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的时间适当给自己一个例外,发挥奇思妙想,说不定一个改良型的实验方案,别具一格的元素周期表或是前所未有的解题思路就从大脑里蹦出来。

③混合型。在迈尔克·斯莫伦斯基和林恩·兰伯格一本关于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书中,他们把80%的人比做蜂鸟,因为他们既不是极端的百灵鸟类型,也并不是极端的猫头鹰类型,而是处于两者之间。这一类型的学生对于自身的生物钟要有较清楚的认识,何时是高潮期,何时是低潮期都要有敏锐的发现。还有一些学生早晚精力充沛,白天无精打采,教师应及时帮助这类学生调节生物钟。

  结论:

PSI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人体生物节律,高潮期加码施教,低潮期巩固性施教,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一天中、每节课的高潮期进行高效学习。在普及和应用人体生物节律进行高效化学教学时,要让学生清楚认识人体生物节律只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生活和学习。坚决抵制生物节律“高潮期”学生盲目乐观,认为不经过认真学习就可以“吃”透知识,当然也要坚决反对以生物钟处于“低潮期”为借口,荒废学业的消极行为。需要强调的是:节律从来不是机械的,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只是针对一般的规律,无论是计算公式还是正弦曲线起到的只是化繁为简的作用,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人体生物节律是人体自身的一种生命规律,它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受人的身体素质、年龄大小、文化修养及受教育程度影响。换句话说,人体生物节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外界条件、人体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