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注重自身科学文化和道德素养教育
李华新
已经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要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这就意味着,你和过去生活的疏离,自然也意味着在你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也在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农民工的市民化,也不是在一个早上就会完成这个转变的。
从农民的生存方式到城市人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一个变化,大概是从购买城市住房开始的。从下脚出门的田野到繁忙的通衢大道,成为一个写字楼的白领或是一个企业公司的员工,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那么你的心态和你身边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城市与农村,两种文明,两个“世界”。城市政府及相关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对进城农民工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法制观念和城市意识教育,逐步引导新市民破除封闭保守、急功近利、小富即安、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小农思想和意识,逐步形成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和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学会和善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等关系。把中华传统美德、国外可供借鉴的道德不断注入广大新市民的头脑中去,使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水准不断跟上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农民工逐步形成适应城市生活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水准。那么市民化的完成实现才会逐步完成!
农民工的市民化,而就也意味着,你是离开农村,还是即使是在农村中继续生活,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那些通过考上大学在就职的年轻人,也许就意味着自此和农村无缘了?或是说,你的故乡情结已经别离了农村,而成为一个城市的宜居着了。而更多的年轻人也许会使在二三线或是中小城市生活。而现在农民工的市民化的过程中,也是包括这个内容的。
只要是你不再在家园耕种劳作,那么,你的那么意识就会和现代生活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会使得你必须换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非乡野的东西比城市的差,而是说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存在会决定你的生活态度,而现在有不少的城市人确实在向往乡野生活,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同样的现在我们提农民工的市民化,也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提法,因为最后是要实现城乡一体融合的,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职业继续教育是农村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利用已有的综合性职教中心和农村成人培训网络,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口转岗培训,增强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和务工经商、进城谋生的技能和本领。无论是农村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要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部分,积极传播新思想和新价值观,不断提高农村新一代劳动者的现代性。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