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剧烈通货膨胀的危害比通货紧缩更厉害,这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飞涨,在中国这样具有严重的分配不公的社会,通货膨胀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低收入阶层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年轻可能不知道20年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政府为了 应对通货膨胀,大幅度提高银行利率,当年的我的父母的定期存单的利率都超过13%。但通货膨胀的后果是社会动荡,虽然这不全是经济的因素,但经济是决定性因素!
既然中国经济出现了紧缩,通货膨胀的警报日益解除,那么中国社会是否可以平安地度过这一席卷全球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
首先,中国因为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半途之上,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增长因素依然存在,因为城市化进程不会随经济危机而中断,相反,成为经济的持久的动力,直到这一过程完成。为什么中国经历近30年的发展,而且在国际社会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09%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可以有信心提出8%的增长率,这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还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投资,中国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人口渴望转型和走入城市生活。
另一方面,中国实行特殊的农民土地承包制度,这一制度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就有均田制的现代版本,甚至比过去都还理想,这一制度最大好处,是农民拥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艰辛,但不至于失去生存的基础。庞大农民出于改善生活和大城市文明的向往背井离乡成为打工群体,其实也就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户籍制度对他们城市化设置的障碍,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缓慢的城市准备,从经济能力上,思想观念准备,既然他们这一代不行,他们的后代就具有更大的可能。
有的主张中国土地私有制,这肯定是很愚蠢的,或者别有用心的,拿现在的情况来说,沿海工业区大量工厂关闭歇业,农民工就自动地回到他们的承包土地上,不需要政府承担任何负担!相反,假如实现土地私有化,在农村失去(无论是主动出售,还是无奈出售)的人就只有到城市到工业区去求生存,但是,遇到今天的现实,他们失业了,政府肯定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那么,最终结局就是必然的城市动荡,甚至出现暴动,在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中,这样历史司空惯见。
由于家庭土地承包制度的存在,中国避免传统现代化转型中的危机。但并不是说,中国农民,就该长期接受这中或工或农的不确定身份和处境,其实,只要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没有受到阻碍,城市就可以日益吸收还消化农村来的人口——有人担心,城市怎么容纳得了。很简单,中心城市肯定容纳不了,问题是,一旦大城市个方面的压力增加之后,就会发生产业转移,在大城市,制造业将因为人力成本、土地厂房等成本上升而必然搬迁,企业的搬迁就一定会导致低断人口的迁移,在大城市,那些学历低,又没有什么技能的人就会日夜发现混不下去了,他们就自然离开,向其他地方扩散。
那么,在中国,只要保障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但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分配制度没有较大改观,广大的普通民众一直收入低,还就给个人所得税、高房价、高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所消耗,那么,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就变得缓慢,而畸形的经济结构也最终会导致社会动荡的风险。
所谓畸形,就是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而我们的出口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做产业链条中的低端环节,没有多少利润,而是靠廉价劳动力换来的,一旦遇到外部竞争或者经济不景气,那些出口加工企业就会像纸糊的风筝,非常脆弱。农民回到农村,而农业生产力并没有上升,结果导致生活质量的退步。现代化依然遥不可及。
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在何处?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