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架俄空军苏-24战斗轰炸机在土耳其-叙利亚边界叙方一侧坠毁,土耳其方面宣布系因侵入土耳其领空且罔顾警告而被土F-16战斗机击落。
自9月底以来俄罗斯以“反恐”为名在叙利亚境内发动空袭,让本就复杂微妙的叙利亚内战形势和中东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次俄军机被土耳其击落,是冷战后俄与北约成员国间首次发生这样严重的军事摩擦,不免引发各界高度关注。除了政治、军事、反恐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人们更关心的,则是俄土军机事件会否撼动经济格局,并进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看一下此事件对俄土两国的经济影响。
正如俄罗斯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鲍诺夫(Alexander Baunov)等人所分析的,从军事上讲俄不太可能对土耳其作出激烈反应,但正因如此俄更可能采取经济报复手段,事实上这种报复业已开始,尽管俄政府并未遵照国会议员莱维切夫(Nikolay Levichev)建议,由联邦航空署颁布针对飞往土耳其航班的禁令,但政府以安全理由发布土耳其旅游警报实际上起到了类似的效果,而俄最大旅游企业纳塔利旅游(Natali Tours,)则宣布无限期暂停推广土耳其旅游项目。俄是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土耳其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及土耳其经济支柱之一——建筑业的重要海外市场,俄土天然气价格之争已僵持很久,这些都可能成为俄罗斯对土耳其采取贸易报复手段的“杠杆”。事发后俄下院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Alexei Pushkov)就扬言,土耳其和俄关系恶化所丧失的石油合作收益“必将10倍于其从与ISIS石油走私之获利”。
土耳其是欧洲21世纪以来经济增速最快的大经济体,自2003年埃尔多安执政起,土耳其年GDP总值和人均收入几乎增加了3倍,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5.5%,从曾经的“欧洲第三世界”一跃成为金砖之外最被看好的新兴经济体,经济上的作为也让埃尔多安一步步巩固和扩张了政治权势。
但近一两年来土耳其经济颓势显露,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在今年已让埃尔多安尝到一次选举受挫的苦果(虽然惊险扳回),并不得不暂时打消修宪扩大总统权力的梦想。《外交政策报道》今年早些时候预测,鉴于通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增加、失业率高企和出口竞争力下降,其2015和2016年GDP增速预计只有3%,就在军机事件发生当日,土耳其前财长希斯梅克(Mehmet Sismek)再次就任财长,而这位“二进宫”的财长早在9月就预言,不断增长的政治不稳定将令土耳其经济前景风险增大。澳大利亚《国际金融时报》指出,土耳其经济本就因需要同时应付库尔德武装和ISIS的威胁而面临困境,与俄罗斯关系的骤变可能预示着其经济将进一步下滑。
不过分析家们也指出,如果俄真对土耳其实施大规模经济报复,俄自己所受损害或许不亚于对手。
相对于土耳其,俄当前经济结构更不合理,对油气出口的依赖程度更深,而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土耳其的油气需求对俄而言,重要性甚至超过土耳其(毕竟坐拥地利的土耳其并不难找到俄罗斯油气资源的理想替代品)。今年第一、第二季度,俄经济分别出现2.2%合格4.6%的萎缩,且第三季度继续萎缩4.1%,并未如俄联邦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Alexei Ulyukaev )所言“触底反弹”,如果丧失了土耳其这个大客户,后果可想而知。
曾几何时普京和埃尔多安还俨然亲密合作伙伴,两人誓言在2020年将双边贸易总额从目前的250亿美元左右升至1000亿美元,但两国经济关系先因土追随欧美制裁俄罗斯(虽然相对有保留)、继而因俄土在叙利亚和反恐问题上意见对立而严重受损,军机事件不过是这种关系恶化的“果”罢了。
至于军机事件乃至中东反恐形势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中长期影响则恐是有限的,因为前者涉及核大国和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受到重重制约,而后者早已是见怪不怪的“常规性因素”,对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最敏感的期货石油价格)都只能产生短期的、有限的影响。11月24日当日在一片混乱中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下跌0.9%,耳其伊斯坦布尔100指数暴跌4.4%,俄罗斯Micex指数暴跌3.1%,创下3月1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同时欧洲股指也受到波及,德国DAX30指数大跌1.43,%,原油指数大涨逾3%,黄金、白银等避险投资品种价格也有明显涨幅,但仅过了一天,美国隔夜股指和欧洲大多数国家股指均企稳,受避险情绪推动上涨的黄金、白银、原油期价均也都大幅回落,这些无不表明,市场认定,此次事件固然火爆,对经济的持续影响力却终究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