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风头明显超过了美国总统奥巴马,除了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之外,今年在叙利亚问题和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上,普京又上演了一场“逆袭”。
众所周知,俄罗斯与美国关系因斯诺登事件、乌克兰危机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美欧因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更让俄美、俄欧关系雪上加霜。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次20集团(G20)峰会期间,普京和奥巴马却在非正式场合“热聊”了35分钟,一举破除俄美关系冷淡的局面。
11月15日,奥巴马与普京的交流出现在G20峰会工作午餐的场合,当时现场的公共电视信号捕捉到了奥巴马与普京“热聊”的镜头。从事后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得知,奥巴马与普京都同意应该由叙利亚国民主导政治过渡进程,并由联合国负责协调叙利亚各派谈判及停火协议。奥巴马还承认,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非常重要。
而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28日,奥巴马与普京在联合国大会上就如何结束叙利亚内战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说,奥普之间的尖锐交锋,呈现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未见的一幕。奥巴马称,叙利亚的未来不可能有现任总统阿萨德的位置,并称阿萨德是一个“向无辜儿童投下桶爆弹的暴君”,而普京则敦促西方与叙利亚“合法”政府一起打败恐怖主义。
在奥巴马与普京交锋后的第三天,俄罗斯派出空军,正式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展开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现在看来,俄罗斯在叙利亚动手是有成效的,至少把奥巴马拉回到谈判桌——G20峰会休息场所。虽然奥巴马不情愿,但法国13日遭遇到恐怖袭击导致死伤惨重,让他不得不改变原先的态度。
在这样的场合,美国不得不向俄罗斯作出妥协,不然,叙利亚问题难以解决,打击“伊斯兰国”难以形成合力。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在叙利亚越打越获美国的尊重,只有采取军事手段,才让美国能够正视俄罗斯。
普京的举动或许可以算是俄罗斯的过度扩张,鲁莽干预或许正是奥巴马要竭力避免的“蠢事”。叙利亚或许终将成为困住俄国的泥沼,但至少目前来看,普京先发制人,奥巴马受制于人。自25年前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斩钉截铁,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逆来顺受。
可以说,普京捕捉契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刻转变加以利用。只要有机会,普京就会伸出触角探测美国的虚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乌克兰,现在又轮到了叙利亚。奥巴马可以将俄罗斯的行动称作其自身弱点的反映,他大可以嘲笑普京搞突袭是为了分散国内对经济下滑的注意力。
纵观现在的西方社会,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敢于和普京叫板的政治人物。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极其危险的,但也无可奈何。普京的强势,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与其自己卑微的走出去,倒不如骄傲的站起来,让那些藐视你的人,走过来拉着你的手大谈友好。只有不畏强权,才能培养坚贞不移的性格;只有敢于应战,才能称得上是盖世英雄。
这一点,在今年的《福布斯》2015年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就可见一斑。11月4日,《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普京再次被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人物,位居榜首。而奥巴马权力排位下滑,被德国总理默克尔超过,成为首位跌出冠亚名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已进入总统任期最后一年,在欧洲和中东的影响力分別被默克尔和普京超过,或许在情理之中。7年前,奥巴马之所以当选总统,是因为他承诺收拾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带领美国走出战争阴影。如今人们回顾奥巴马整个任期,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优柔寡断”和“谨小慎微”看作是他被普京的风头超过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