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桑梓唱大音 心系西部著华章 ——记青铜峡市政协常委邢纪国


 

本报记者 蔺 津 见习记者 张 倩
邢纪国。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作为青铜峡市的政协常委,邢纪国时常将这句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像朴实无华的叶一样,用自己的一腔热心、一份爱心、一片真心,忠实履行着作为政协委员的职责,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人生只有在为社会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梦想只有融入国家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2013年,邢纪国当选为青铜峡市政协常委,他本是山东日照人,但对宁夏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政协常委他更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他用不同身份,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宁夏的公益慈善事业上,把“参政议政”的职责养成了一种习惯,把“为民办事”的理念当成了一份坚持,默默地付出着。

    多年来,邢纪国积极义务帮助宁夏招商引资,多次组织国内外考察团考察宁夏各个市县,协调地方领导到北京考察对接项目资源。在担任台湾海峡两岸人文商贸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职务时,成功组织台商、美国华侨考察吴忠、青铜峡等市的投资环境,并达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他累计为宁夏医疗行业引进7000余万元的设备,组织协调驻京部队医疗力量联合为300余名困难群众进行了义诊、1600余名群众做了治疗。

    人们时常说及大爱,在邢纪国看来,正如万涓细流方能汇聚成海,一切都不过是小爱的点滴累积罢了。

    2011年,针对宁夏偏远县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邢纪国积极引进“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教学点”,依托清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利用远程现代技术,突破传统的区域和空间障碍,无偿向宁夏输送亟须的教育资源,使宁夏部分贫困山区的中小学也能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如今,他为宁夏建立了16个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教学点,多次组织清华大学各院系博士、研究生等为28000名中小学生作了公益励志报告;协调900余名宁夏干部、教师等赴清华大学进行培训。

    2014年,他组织致公党北京海淀区委针对宁夏制定了五年帮扶规划,协调相关部门为宁夏偏远县区捐助电脑200台、图书26000册,发起“百名专家牵手西部大型公益活动宁夏献爱”“西部疼痛论坛西部公益行”“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慈善文化公益笔会”“保护明长城,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百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书画家走进宁夏等系列公益活动。

    ……

    走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邢纪国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该立足基层,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作为新闻工作者,他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涉及百姓的民生问题,经常深入宁夏山川大地各个乡村基层调研,并积极联系相关单位为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长期以来,邢纪国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不但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重,也令众多被他帮助过的人们感激不尽。2015年新年伊始,由中央电视台《公益的力量》、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等主办的2014“点燃希望·公益盛典”公益明星慈善年度人物颁奖中,CCTV年度公益慈善人物邢纪国榜上有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激流勇进日月流,兢兢业业几多秋。”这便是邢纪国的真实写照。在荣誉面前,他简单而又坚定地说:“不同身份的自己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无论何种职责,都希望自己的行动让助人理念传递更多人,聚沙成塔,让社会公益之火继续燃烧燎原,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正能量。”邢纪国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下为公世间美”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