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之我见(从物质丰度、物质熵、所有权熵、劳动者熵、劳动成本共同作用角度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行一录20150113-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之我见(从物质丰度、物质熵、所有权熵、劳动者熵、劳动成本共同作用角度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形态,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结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上得出的。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当前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背景更丰富了,其理论的丰富完善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侥幸听说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理学、系统论、心理学等方面的零碎东西,用自己有些傻天真的方法,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即物质丰度、物质熵、所有权熵、劳动者熵、劳动成本的相互作用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一观点,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经典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的观点完全兼容,只不过在一些观察因素上进行了细化(社会生产力的概念被细化为了社会物质产出丰度与社会劳动成本的比值),多了一些角度(多了熵的概念,多了物理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其它如所有权(所有制)、劳动者、按劳分配等概念都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已经阐述过的东西。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人在定义社会主义概念时,总是发生丢失参数现象,例如只以所有制形式来定义社会主义。正确的是应该至少将所有制、分配方式这两个参数讲全!最好将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成本等因素也讲全。另外还要避免一个误区,即将全民所有制和按劳分配绑定起来,实际上全民所有制和按劳分配是没有绑定关系的!例如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职工拿到的只是工资而非企业的全部产出,走的就是按资分配模式,尽管是按公有资产分配并且后期政府还会进行二次分配以完成利益的再调节;而个体户尽管是私有制,却是完全的按劳分配,得到自己除税收外的全部劳动所得。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所有制和分配形式的关系出现了多种搭配组合,已经出现的一共有原始公有制+原始按需分配、私有制+按劳分配、私有制+按资分配、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集体所有制+按资分配、全民所有制+按资分配这六种形式,将来社会主义后续阶段直至共产主义,还有待实现全民所有制+按劳分配、全人类所有制+按需分配这两种形式。)

这里借鉴物理学上熵的概念,用来形容物质、所有权、劳动成本的分散(扩散)程度,分散程度越大熵越大,分散程度越小熵越小。

物理学上一个系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总是熵增的,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界总的来说也基本符合这一特征。

我鲁莽的猜测人类社会物质熵和物质丰度成正相关,即人类社会的物质越丰富,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就会越扩散(分散),人类社会的物质越贫瘠,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就会越集中。

然后我又鲁莽地认为人类社会系统从个体到整体都有一个永恒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拥有物质所有权(利用权),并且拥有的物质所有权(利用权)在达到心里安全上线之前越多越好,但在达到心里安全上线之后就开始放任物质(所有权、利用权)的扩散,都希望获得单位量物质所付出的成本越少越好,因此人类社会具有推自身系统物质丰度增加且增速越来越大,付出成本减少且减少速率越来越大的内生动力,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具有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的内生动力。

在以上物理规律和心理规律的共同支配下,人类社会系统运转又具有以下细分规律:

第一,系统运行会推动内部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且增速加快,即系统具有物质丰度增加,且增速加快的趋势;

第二,系统运行会推动系统物质扩散程度与系统物质种类和数量成正相关增加,即系统具有物质熵与系统物质丰度成正相关增加的趋势;

第三,因为每个个体都渴望拥有物质所有权或利用权,而一旦拥有并且达到满足上线后要么放任它扩散,要么在系统其他成员争夺所有权的斗争中权衡利弊并被迫让其扩散,所以系统具有所有权熵增加的趋势(即系统具有所有权越来越分散的趋势,也就是反垄断的趋势);

第四,因为每个个体都渴望减少自己占有物质的成本,所以会设法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别人以最快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系统的强势群体会将自己的劳动成本向弱势群体转嫁(剥削弱势群体),由于转嫁成本会遭到抵抗,为降低转嫁时遭到抵抗的强度,强势群体会设法扩大转嫁受众数,摊薄个体承受的转嫁强度,进而导致被转嫁的劳动者数量扩散,劳动者熵增加;因为弱势群体会抵抗劳动成本转嫁,当被转嫁者的力量能够抗衡转嫁时,转嫁无法进行,原来的转嫁者在消耗完先前积累后(或消耗到一定程度后)也只好自己劳动,从而使劳动者数量再次扩散,劳动者熵再次增加。所以系统具有劳动者熵增加的趋势(即系统具有分摊成本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的趋势);

 

 

第五,因为每个个体都渴望降低占有物质的成本,所以整个社会都会设法降低获得单位物质的成本,即系统具有(获得同样的物质)劳动成本值减少的趋势(即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趋势)。

以上五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决定人类社会系统的运转和发展如下:

原始社会阶段:

物质极度贫瘠,除维持生命以外,人类社会能够拥有的剩余物质(这里的剩余物质指维生所需物质以外的物质,下同)积累几乎为零,即原始人类社会可积累的剩余物质丰度近于零,剩余物质熵近于零。既然几乎没有剩余物质,那就基本没有人能够拥有剩余物质的所有权,所以所有权熵近于零。既然几乎没有能够创造出剩余物质的劳动者,所以(剩余物质)劳动者熵近于零。既然几乎付出全部的劳动也创造不出剩余物质,所以劳动成本接近无限大,整体社会生产力极低至近于零。

私有制社会阶段:

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社会的物质丰度突破零积累状态,由于剩余物质基本分布于在社会中占极少数的奴隶主群体内,所以剩余物质的空间分布极度集中,剩余物质熵极低。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剩余物质的所有权,所以所有权熵极低。剩余物质少对应着创造出剩余物质的劳动者少(开始时有剩余物质人类个体数少,他们所拥有的奴隶数也少,创造出剩余物质的只是少数奴隶和自由平民),所以(剩余物质)劳动者熵极低。由于生产方式极其落后,所以劳动成本极大,社会生产力极低。

随着奴隶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系统的物质丰度不断增大,物质熵不断增大,开始有新的人获得物质所有权,新的人一旦获得物质所有权就绝不会想再失去,但拥有的物质足够多后将超出其控制能力,只能放任其失控和扩散,最终导致拥有物质所有权者不断增多,所有权熵不断增加。由于奴隶主通过不断增加奴隶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更多个体(奴隶),导致劳动者熵不断增加。由于平民和奴隶主都希望单位劳动成本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出,所以有内生动力去不断改进生产方式,随着社会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劳动成本出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交替,始于奴隶追求人身自由和拥有(剩余物质)所有权,然后统治阶级内部希望借机取代旧势力的新势力或者其他掌握了一定资源的新势力,向奴隶革命力量许诺比旧势力更优惠的条件,例如同意和落实奴隶革命力量拥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程度的(剩余物质)所有权,在奴隶革命力量的支持下加上自身的力量,替代原有统治者成为新的统治者,同时社会进化到双方无形中达成妥协的状态——封建社会状态。

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熵增趋势具有推动社会前进的止逆阀作用(由于绝大数的物质和利益在新诞生的时候是集中在少数人(既得利益方)手里的,而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非既得利益方)是上述物质和利益尚未扩散到的地方,所以人民群众(非既得利益方)支持有助于熵增的,有助于自身利益增加的一切社会变化,而反对相反的一切变化。任何新旧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博弈中只有顺应这一原理的最大进步方才能获得这种额外的力量支持,而逆反这一原理的保守势力则无法获得这种额外的力量支持,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社会统治阶级中的进步方获得博弈的胜利,从而实现了社会的进步。而一旦这种进步实现后,再想退步,就会再次面临被其他新势力与人民群众等非既得利益方联合攻击的局面,使得社会统治者(既得利益方)难以实施导致社会倒退的行为,从而保证了社会历史总体上呈现有进无退或者进易退难道的单向性。)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系统继续保持物质丰度不断增大,物质熵不断增大趋势。农民、佃户、少量的商人扩大了获得物质所有权的人群类别,新的人群一旦获得物质所有权就绝不会想再失去,最终导致拥有物质所有权人群种类和个体数量不断增多,所有权熵不断增加。(这其中多数人获得的是低含金量的消费性物质的所有权,只有少数人(例如商人)获得了高含金量的生产资料性物质的所有权,这部分高含金量所有权熵的增加,就在封建社会中埋下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种子)。由于君主通过不断增加农民和佃户,其它各级地主通过不断增加佃户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更多个体(佃户),导致劳动者熵不断增加。由于农民和地主都希望单位劳动成本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出,所以有内生动力去不断改进生产方式,随着社会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劳动成本出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替,始于商人追求拥有更多生产资料性物质所有权(这将导致生产资料在在系统空间和系统群体中的扩散,即导致系统内生产资料的物质熵增加,以及生产资料性物质的所有权熵增加),为此他们一方面与大地主势力合流,推动土地的高度集中化,将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赶出土地变成租种土地的佃户或者自由劳动者(资本家早期也因此招来了一些失地农民的反对,但是因为土地都集中到了地主那里,导致很多失地农民将失地的原因和怒火都指向了地主阶级,使得资产阶级在有地农民失地的过程中遭受到的反对和憎恨远比地主阶级少得多),另一方面向佃户许诺比地主更优惠的条件,例如提供更多的雇主选择(减少人身依附)(劳动者更自由的移动扩散,劳动者熵增加),提供比地主给佃户更多的雇佣收入(劳动者物质丰度增加),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精神(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增加),赢得了由佃户等转化来的自由劳动者(无产阶级)的支持(黑锅地主阶级来背,好人资产阶级来当),加上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赢得了资产阶级革命,替代原有封建地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者,同时社会进化到双方无形中达成妥协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状态。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替,正在人类社会系统局部发生(这个局部一方面是指部分国家,另一方面是指部分领域),首先,部分国家的无产阶级(包括工人佃户等无产者)代言人(如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政治解放(夺取建立自己的政权)和经济解放(减少甚至消灭剥削)的诉求,赢得了无产阶级的支持,通过暴力革命成功夺取了政权,从政体上支持消灭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极大促进了所有权(尤其是生产资料性物质所有权)熵增加、劳动者熵增加),然后通过各自的理解和实践,正在努力建设各自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其次,部分国家统治阶级中的进步势力,提出了通过提高劳动工资和推广普惠福利方式扩大无产阶级消费性物质所有权的覆盖面和数量(消费性物质所有权熵增加),通过支持扩大劳动者持股范围和数量方式扩大无产阶级中生产资料性物质所有权的覆盖面和数量(生产资料性物质所有权熵增加),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委员会及劳资共决制度(例如德国)提高劳动者对企业的控制力(对企业的控制力也算是对企业的一种特殊的部分的所有权吧),通过提高劳动者对企业降低劳动强度等渐进式改善无产阶级生存状态、降低剥削强度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产阶级社会(企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赢得了无产阶级的支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为将来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进化埋下了正在萌芽的种子。

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代表了社会的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网络时代信息已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进化发展,极大促进了信息所有权、利用权的增长和扩散,并极大降低了社会劳动成本,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幅带动了实体物质的增长和扩散,社会系统内物质(信息和实物)丰度、物质熵较以往时代更快增加。由于无产阶级社会大力推行和发展公有制,以及资产阶级社会在内部渐进式提高劳动者对企业的控制力,这些社会内部的物质(信息和实物)所有权(控制权)大幅扩散,所有权熵大幅增加。公有制企业内部劳动者范围基本上扩大到企业全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流网、物联网状态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资料的增长、扩散和降价速度大幅增加,这造成了生产资料在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公共产品化演变的趋势,企业甚至个人利用上述网络从事信息甚至实物生产和消费的劳动(包括自产他销性质的生产劳动和自产自销性质的消费劳动)的门槛极大降低,便利性极大增加,促进了利用这些公共产品化资产进行劳动的人群大幅增加和扩散,极大地增加了劳动者熵。剥削的大幅降低,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劳动者通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单位劳动物质产出的的积极性,配合上先进科技的使用,极大降低了社会劳动成本,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改进完善与促进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更好途径,在期间也走过一些弯路,例如激进地超前实施高度计划经济,搞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虽然强行提高了公有制程度(提高了所有权熵)和参与劳动个体表面上的数量(表面上提高了劳动者熵),但是没有处理好个体之间转嫁劳动成本的问题,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的大锅饭现象,实际参与劳动者数量和劳动的质量反而下降了(实际的劳动者熵下降),人们自觉提高劳动效率的意愿和实际劳动效率大幅下降,平均劳动成本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下降。后来各国都对各自所走过的弯路进行了纠正,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实际参与劳动者数量和劳动的质量大幅提高,(实际劳动者熵增加),人们自觉提高劳动效率的意愿和实际劳动效率大幅提高,平均劳动成本大大降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目前,以中国为代表探索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途径的模式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壮大公有制经济(渐进式推进生产资料所有权扩散)(公有制发展导致生产资料所有权熵增加,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都基本是全员参与劳动,导致劳动者熵增加),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努力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劳动者获得单位物质的劳动成本降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自治技术出现了,它使得各种可作为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的信息可以安全可靠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和分布到全球,并带动相关物品(如区块链矿机、硬件钱包、ATM机、POS机、自动售货机、物联网设备、3D打印机等硬件)跟随它快速生产和分布到全球,由于这种技术自身的特性,采取这种技术的系统,其核心资产呈现去中心化状态,任何人(群体)都可以自由、方便地拥有和使用它,但任何人(群体)又都无法垄断它,呈现出强烈的公有产品特征,成为一类特殊的公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熵最大化)。任何人(群体)都可以从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方便,近乎无成本(或最低成本)地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劳动(消费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近乎免费的联网、转账、会计、征信、智能合约、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联网3D打印制造、无人机和管道物流等未来生产方式),劳动者分布最大程度扩散(劳动者熵最大化),而劳动产品又全部(或近乎全部)由劳动者自己掌握和拥有(最大程度的按劳分配),所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劳动者有最大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力,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社会生产力最大程度的提高。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首次创造出一种由技术驱动的实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向更高水平的后续阶段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目前全球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认识都还远远不够,各国政府对其所具有的深远社会意义没有足够的前瞻性认识,更缺少正确、合适的应对措施。我国作为无产阶级政权国家应该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提前研究,尽早提出适应新技术所引发的非政府主导(技术主导)的新公有制化和新按劳分配化潮流的应对方案,以免猝不及防下不能正确顺应这一潮流,丧失在新历史潮流中抓住强大发展新机遇,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模式、新阶段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