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社交应用的市场前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热潮的到来,林凡将重心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2013年1月,林凡开发出了移动找人应用“觅觅”。他随后发现,移动交友领域已经存在的产品跟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不同。“当时移动交友被陌陌、微信带得比较急功近利,大家上来都是想要很快地交友约会。”林凡说。

  林凡希望做一个人与人之间有持续关系的社交产品。他回顾了自己做淘友网的经验,认为其失败在于没有将线下的人际关系移植到线上来。“做得太大了,一上来谁都能用,但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系。”

  考虑到市场已有产品的特点和自己过去的失败经验,林凡决定,改变产品形式—不再做大而全的社交应用,而是从一个特定的人际圈子慢慢往外扩展。2013年10月,他正式推出了职场社交应用“脉脉”。

  推出脉脉之后的1年中,林凡和15个人的技术团队主要在做一件事情—通过基础数据分析,计算出用户之间存在哪种人际关系。有很多用户注册脉脉之后,没有填写个人资料。但脉脉能够根据好友之间的关系,通过算法计算出用户属于什么人际关系圈,把用户定位到不同的圈子。

  “圈子代表的是关系和归属感。你一上脉脉就在圈子里面,你就有归属感,就愿意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林凡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计算出用户属于哪个人际关系圈只是第一步。随后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存在的人际网络直接导入脉脉。林凡第一个想到了新浪微博。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将新浪微博当做推广个人事业的公开平台。人们会在上面申请加V的实名认证,完善个人的职场资料,积极与行业圈的其他名人互动。通过新浪微博上面已经存在的关系链,脉脉能够快速将用户定位在其所属的圈子当中。此外,互联网行业中的人们拥有新浪微博的比重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这可以作为脉脉获得目标用户的天然筛选机制。于是,林凡在最早的脉脉1.0版本中,将新浪微博作为脉脉唯一的登录接入口。

本文脉脉提供如有转载请标名出处

http://www.eoemarket.com/soft/218490.html

本文脉脉提供如有转载请标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