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远庖厨:虚伪还是真诚


    孟子有一句名言: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梁惠王上》)在传统礼制中,干脆把它确立为一条行为规范: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礼记·玉藻》)对此,历来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不外两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虚伪,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仁道。

    平心而论,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虚伪论符合常人的观感:既然不忍杀生,就不要吃肉。又要满足口腹之欲,又不忍看到动物死亡的痛苦,远离杀生现场而使自己吃得心安理得,这不是虚伪是什么?仁道论符合孟子的原意:人人都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是仁的发端。看到杀生的残忍而进食,会泯灭人的不忍之心,所以要远离杀生现场。正因为各说各的理,所以都无法说服对方。

    撇开观点的对立,从经验事实角度来看,君子远庖厨是常态。古代所说的庖厨不同于当今把食料加工为饭菜的厨房,而是包括把血气之类加工为食料的屠场在内,庖丁即屠夫。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辩论背景的界定。在古代,不但君子不亲临屠宰现场,即便是庖丁,食肉时多数也要远庖厨君子远庖厨的争议,不是事实的争议,而是观点的争议。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在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中都大有市场,往往涉及到同情和无情、虚假和真实、道和术的关系等问题,所以值得说说。

    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子远庖厨,是借此说明人具有同情心理。仁的根基,全建立在同情心之上,人之同情发端于恻隐,扩展为仁爱。而老子则认为人不过是万物之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之道是排除情感的,所以远离庖厨是虚伪。可见,主张君子远庖厨的孟子,本质是要用同情心建立社会规则;而以万物为刍狗的老子,本质是要仿照自然的无情来建立人类规则。由此可见,同是君子远庖厨,真诚说和虚伪说,不过是出自同情和出自无情的两种判断而已。

    管理需要同情,还是需要无情?这是一个公说婆说都有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在确立某种规则之时是要排斥情感左右的,有了情感的偏向,就无法做到不偏不倚。历史上除了道家的道法自然要排除情感外,法家更以赤裸裸的利害计算来排除社会行为中的情感。他们之所以会持无情取向,与他们的法则偏好不无关系。但是,管理的对象是人,当无情地以铁石心肠待人时,会使人的情感受到极大挫伤。而儒家着眼的重点在社会行为方面,所以会把同情放在首位,乃至以移情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扩展同情心。没有同情心,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也可以成为一位把牛看作部件的庖丁,但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由此可见,君子远庖厨对于养育管理者的不忍人之心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问题是,管理活动又离不开规则的制定。如果在制定规则时被情感左右,那就很难有公正。罗尔斯讲正义,首先要以无知之幕作为推理前提,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不过,这只对制定面向所有人的抽象规则有用。而且这种无情并非冷血,否则,就有可能失去人道。君子远庖厨之所以能够成为礼制规范,是因为它要面对的是关系,而不是关系,远庖厨是要避开动物死亡的血腥和痛苦引发人类的相似感受,而不是给动物施以与人同等的关爱。批评其虚伪的,在逻辑上所主张的是兽道而非人道。要根除这种虚伪,除非不杀生。所以,制定管理规则时的无情,并非完全无情,仅指摆脱指向具体对象之情,人之常情不可缺少。现实中某些管理规则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缺少了人之常情。从这一意义看,君子远庖厨对于保持内心的那点柔弱,不无积极意义。

    关于君子远庖厨的虚伪,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如果取的本意来看,一切人为均是,荀子就是这样认识的。所以,不是问题,才是问题。一个人如果能够一辈子,那就是圣人。人的行为,只有小部分受意识支配,大部分则受潜意识支配。只有心口不一,才会有虚伪,即潜意识和显意识相悖。君子远庖厨恰恰是要在潜意识层次保持人的不忍之心,使人看见屠戮就吃不下饭,养成远离血腥的无意识。所以,它培养的是实伪而不是虚伪。西方的案件审理在选择陪审团时,屠夫之类的职业背景是首先要被排除的,目的就在于保证陪审员具备同情心。一味批判其虚伪,有可能抛弃的是实伪

    老子式以万物为刍狗的无情,必须与无为配套。如果这种无情和有为结合起来,其后果难以预料。几十年前,笔者所在的农村学大寨搞方田化,推土机要推掉一个农户的自留地,当事人躺在推土机前不让推,公社书记大喝一声向前开,当铁铲即将铲到当事人的后背时,吓得当事人一骨碌滚到了旁边。该书记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到处介绍他的经验。这样的无情,比起远离庖厨的虚伪来,更需要管理者警惕。

    历史上为君子远庖厨辩解的儒者,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不忍之心为,而远离庖厨为。某种行为不好但却必须实施的时候,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正是这种权衡,会使人类逐渐克服陋习。古代营养的缺乏导致人类不得不杀生,所以君子远庖厨;而当食物不断增加时,人类就会减少杀生的种类和数量。由君子远庖厨走向动物保护主义,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利害计算,而且是道义上不忍之心的效应。嘲讽君子远庖厨的虚伪,消灭不忍之心,在杀生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有可能催生出专门制造自己也不吃的有毒食品作坊。反过来,当拯救狗狗成为一种表演而不是真心给墙角的流浪狗喂一点食物的时候,那才是真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