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自身难保,政府不要逼良为娼


     从最近陆续公布的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来看,对国内上市银行,尽管其业绩与利润好于预期,但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则是普遍现象。比如重庆农业银行,截至6月底,不良贷款达19.24亿元,按季增近30%。上半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按年急增近1倍。而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也导致该家公司的股票业绩公布后大跌6%

还有,中国银行第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及比率都持续上升,分别较首季末略增6.9%0.04个百分点。上半年中行录得资产減值损失277.82亿元,按年急升97%;第二季资产減值损失达126.86亿元,都高于市场预期。而且在银行高管看来,下半年资产风险管理压力更大,国内银行要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产能过剩的贷款组合管理。

也就是说,由于银行信贷投放到房地产占绝对高的比重,如果房价上涨,那么整个银行信贷是不存在任何风险的。因为银行抵押产品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房价下跌,那么隐藏在房地产贷款内的风险都会暴露出来。而且房地产价格向下调整越是严重,银行房地产的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就会越高。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已经开始。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越是向纵深发展,那么隐藏在房地产市场的信贷风险越是容易暴露出来,其风险也就越大。可以说,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刚刚开始,那么其向下调整的深度还是很小。比如房价下跌、住房销售萎缩,直到7月份才成为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向下调整仅是开始,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就快速上升,可见,房地产价格下跌的风险向银行传导会多么严重。

正当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增加,国内房地产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之时,不少地方政府正在以强制性方式出台房地产的救市政策。这些政策纷纷要求国内银行增加购买住房者的优惠贷款,要求银行对购买住房者的按揭首付比例降低,要求按照地方政府认定的标准来进行贷款差异化分类等。一句话,地方政府就是希望通过银行以更高的杠杆、更优惠的利率让住房投资投机炒作者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以此来托住当地过高的房价不下跌,以此来托住国内各地房地产市场不泡沫。实际上,地方政府这样做是逼银行为娼,让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上升,让国内银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让国内银行脆弱的体质更为脆弱。而最后买单却是全国人民和股东。

因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快速成长,不仅让房价快速飚升或早就顶到天花板上,而且吹大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是必然趋势。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让这过高的房价下跌,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空间。但是,要托住这过高的房价,地方政府既没有工具也没有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只能把不是自己权力范围内的银行信贷杠杆搬出,强制银行对住房购买者实行信贷上的各种优惠。

但是,在当前房价顶在开花板的情况下强制要求银行贷款给购买住房者,也就是地方政府替代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进行风险定价。试想,由于地方政府对这种信贷风险定价不要承担任何责任,只是为了达到地方政府之目的,那么这种风险定价能够慎重合理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加上在高房价下进行市场购买住房者,基本上是住房投资投机炒作者,这时他们进入市场同样是预期房价还会上涨,否则在房价如此之高时是不会进入市场的。

现在问题是,这些投资投机者进入市场之后,不仅会把现有的房价进一步推高,把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吹大,而且也会让更多投资不敢进入市场。因为房价会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如果越来越多的住房投资者不敢进入市场,那么现在进入住房投资者购买的住房谁来接手?如果后来的住房投资者发现其购买住房之后无人接手,那么他们是不会进入市场的。市场预期就会出现逆转,房地产市场调整又会从这里开始。只要吹得极大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那么银行信贷就面临着极大风险。而且这些贷款时间越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越高。也就是说,在极高的房价下,如果地方政府强制性要求银行用金融杠杆来托住房价,那么只能把银行陷于不仁不义的极高风险之中。

这也是面临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的极大风险时,银行自身都难保,地方政府还要强制银行做住房市场的优惠贷款,只能是逼银行为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