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心情很好,没什么,因为《权利的游戏》第四季开播啦!盼了一年了!可怜我们这些死宅屌丝老男吧,每日除了看资讯啃报告,外加七七八八的行政工作之外,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美剧了。
心情大好之下,不禁要和朋友们吐槽昨天我看到一个好消息,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惊人实际高增长的前兆:
公务员偷偷投简历给猎头 年轻科员居多 学历往往很高
2014-04-06
本报讯 几千人对战只为一个岗位,前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盛况还历历在目,不过今年一些公务员偷偷投简历给猎头机构,加入了跳槽大军。 在杭州冠程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垚的简历库里,今年出现了不少公务员的身影。“都比较年轻,年龄在30岁到35岁之间,普通科员。”方垚说,“教育背景都非常不错。毕业于名校,学历很高,研究生居多。”
在方垚的印象里,往年公务员主动投简历的事情并不多见,“前几年做过一两单,都是年龄偏大,接近退休。”
杭州名驹猎头总经理沈敏跃今年做的一个大单,是帮一家打算上市的民企物色一位总经理,而正好一家国企的副总裁准备跳槽,于是在沈敏跃的撮合下,这位副总裁很快放弃了原来的事业编制,跳到这家民企。“以前主动放弃事业编制的高管非常少见。”沈敏跃说。 一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发现,打算跳槽的公务员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嫌收入太少,趁着年轻出去闯一下;另一种是升职机会渺茫,不如另寻他途。
“杭州普通科员的年薪加上各种福利,一年收入在11万至12万元,这样的薪水可能持续很多年,加薪机会很少。而目前对公务员的考核却越来越严厉。”这位猎头公司负责人说,特别是那些毕业于名校的公务员,在工作几年之后,发现在企业里工作的同学收入早已与自己拉开了一个档次。
事实上,今年春节过后,关于公务员跳槽和裸辞转行的事例在微博和微信上屡见不鲜。国内不少媒体的调查也证实,除了没有编制的政府雇员,公务员也在春节后加入跳槽大军,成为今年以来职场的一个新动向。 “从企业来说,有一些行业或者岗位特别适合公务员,”方垚说,比如办公室主任、外联、公关这些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处理关系能力,对于从政府机关里面出来的人来说特别适合。
——————————————
我知道很多人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神经过敏者的大呼小叫。但同志们记得之前我判断习李改革成效的标杆说法么?官员下海潮有没有,才是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标志。
现在有了,当然,是“偷偷”的,而且还是年轻公务员,说明这是个别现象,但风起于清萍嘛。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财经评论人士、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的专业,不同在哪里。免得人们说我判断不专业。
经济学家,这个群体,严格意义上,是学术称谓,他们的判断观点,必须建立在经济模型和数据上,或者一套严谨的逻辑理论体系。当然,这里指的是靠谱的真正的经济学家。投行券商的“首席”,其实机构雇佣来的,给买方机构解释现实经济世界如何运行的人。简单说,外面出事了,你得将这事解释清楚了,当然不是瞎扯,得有根有据。分析师呢?是给买方出主意如何赚钱的一些人,简单说,外面发生事情了,你怎么利用趋势赚钱?卖方找这样的人,琢磨出方案,给买方。
那么财经评论人士呢?他们每天观察诸多资讯和现象,发表自己的观感和分析内容。与上面的专业人士不一样的是,他不一定要严谨,但一定要敏锐,洞察力是财经分析人士的安身立命的根本。财经评论人士,甚至不一定是搞经济学研究的,情报分析人员,也可以吃这碗饭。但总的来说,一个经济学理论有些功底的人,搞财经评论,比其他行业人士要专业的多,也轻松的多。财经评论人士,写东西,不一定是经济专业人士看,一般群众也可以阅读,所以必须通俗易懂,不能装逼,装逼肯定被雷劈。如我现在这般博客发帖,纯粹自娱自乐,我手写我口,跟大白话一样,因为不收稿费,纯属自娱自乐。但无论怎么写,在对经济现象的洞察力方面,必须比一般人强,否则就没意思了。
关于公务员偷偷放简历这个,新闻联播体当然可以大吹特吹。但作为旁观者,必须看到,体制内一部分沉没成本不高的家伙,开始动心思了,因为体制内油水很低,预期收益拉跌停,而体制外的机会就有诱惑力了。至于缘由嘛,寻租空间要被压缩了,或者将要被压缩。有人觉得这是扯淡,互联网金融不是有管制吗?而且越来越强,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不是有人很多废话吗?土地流转权利,不是有人或明或暗的抵制么?
我今天丢一句在这里,算是给混过经济情报分析师职业生涯的一个交待:方便面下完之后,后面中央各部委的人事变动会非常剧烈,而这和康师傅没一毛钱关系。谁不改革谁下台!——这是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的表态,今后一段时间内,各部委老大换一圈后,估计真正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时间阅读宏观日报请入群:宏观经济分析 207141852 ;或微信订阅公众号:麒麟财经资讯
谁不改革谁下台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