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华寺的盛衰与国运和风水有关
最近我与弟子曾中贵赴佛山考察西华寺风水,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寺,只见它被挤压在高桥架下,门庭冷落,香客稀少。进入寺中了解该寺历史后才知,它的盛衰与国运和风水有关。
民间有“先有西华,后有南华”的传说。根据史料记载,西华寺后的石门山原属于广州范围,石门西北距广州约15公里,因东北到西南走向的石英砂岩褶曲低丘山岭横截小北江,其上游“三江诸水东流其间,以南入于海,望之隐若门,故曰石门”。广东建筑讲究水文化,依水而建。西华寺也依水而建。
据文史专家评介,“西华寺地处古代广州北上的 ‘水关’位置,它同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关联,西汉时期的楼船将军杨仆,东晋的清官吴隐之,南宋末元初‘摧锋军’的将领黄俊,明代的御史陈瑄,分别是汉武帝平南越、闻名遐迩的贪泉典故、广州的抗元斗争、镇压著名的两广瑶的关键人物。”
经测,西华寺坐向为乾山巽向,318度,水口丙午,来水壬子。
零星的历史典籍以及民间对西华寺的兴建年代就有多种说法,最集中的有三种,分别是: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兴建;二、元代兴建;三、明成化八年御史韩雍创建。
期间,几经破坏又复修,最终在近代又因动乱等因素走向荒凉。 2008年,西华寺因受修高铁影响被正式拆除,新址在原址平移30米处,其实新址也是古西华寺的区域范围。虽当地文保部门要求在迁建工程各个环节中,要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指导整个修缮工程, 从而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但是风水大局改变,现在的西华寺处于形煞包围之中。正是风水的原因,导致香客稀少。
佛寺的盛衰与国运有关,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说到佛寺与风水有关,也是站的住脚。
无可讳言,佛教与风水是两码事,佛法无边,不过风水这个世间法,也同佛教一样有利众生的一面,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脱痛苦。
只要是人,在这个宇宙的特定环境中生存,就必然要讲与天地大环境的协调。
高僧大德择地建寺,大有风水讲究。江西永修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相传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顶时,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龙珠峰、袈裟峰、钵盂峰、象王峰环列如屏障,就在这里开基建寺——云居禅院。
一九三四年,虚云老和尚住持南华寺,第一件事就是勘察和整治风水环境, 认为南华寺的风水格局犯了五忌“寺后横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自憨山(明朝万历年间南华寺住持, 重兴南华未果 )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水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龙潭之右小冈,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外往曹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寺之前后靠向不正,头进山门,中有深坑,墓地丘陵起伏,秽积乱葬,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井右有一高坡,逶迤达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以日渐衰弱。”
虚云老和尚针对南华寺上述风水缺陷,毅然因地制宜,大力整改风水环境,随后面目一新,藏风聚气,香火旺盛。
从西华寺出来,如入无人之境,门前一片空荡荡。 我想, 佛山西华寺的盛衰与国运和风水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