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土地流转信托进展不力,农村改革成本高、利益复杂,需要转变思路。
去年10月10日,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拿到中国土地流转第一单信托产品的 “准生证”,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正式落户安徽宿州。该信托项目期限为12年,首期流转面积5400亩,流转后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
到目前为止,信托资金没到位,土地难以完成确权,各方疲惫不堪。
土地不确权容易引发法律、利益等各方面纠纷。如果等五年左右时间,中西部地区由政府出面全部完成土地确权,那先行进入农村的农业企业会有数年空窗期,土地流转信托项目就存在较大风险。
农村有土办法,朱庙村村委会书记沈加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流转是土地确权的目的,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目前的情况是真正实现确权确地非常困难,要做到非常精确的话,会导致很多麻烦,不如采用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将其流转出去。”所谓“确权不确地”,是指土地使用权属于农民,但土地由政府集中起来,集中处理。30年前小岗村按手印承包的时候可以这么做,但现在这么做,只要有风吹草动,法律不支持,万一中途生变,投资者、农业企业与农民都无处讲理,土地流转就处于冰山之上,要靠企业、政府、村集体、金融机构层层信托,在社会层层保障的结果,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局。没有人敢用真金白银尝试这种混沌的做法。
耕地性质未变,中信信托的资金就不可能到位,目前只能由农业企业自己垫资。这又是个悖论,农业企业资金力量薄弱,才需要信托资金支持,如今农业企业自行垫资,信托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信托资金下放,需要金融与土地两方面的配套措施。
从去年签订土地流转信托协议以来,帝元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进展并不顺利。除了蔬菜大棚和种植项目正在开展外,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项目尚未取得任何进展。项目未立,中信信托1.1亿元融资就不可能到账。所谓的社会资金导入农业,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更重要的是,农民就业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地少人多,农民大多缺乏专业技能,要保障农民权益。农民要获得的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地租权,其次在农业企业内部获得就业机会。而据报道,农民集中连片的土地可以获得每年每亩1000元的租金,被弃置的边角地块无法获利,所谓的农业增值获利还是在天空飞的肥皂泡。对农民而言,这点租金无法维持生存,对农业企业而言,又不需要这么多的农业工人,最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化之后,无需这么多的农业工人。
土地信托面临三重困境,土地、农民与就业。事实上,土地确权与转性、农民收益、就业机会是庞大的社会工程,压在任何一家农业企业的头上都会使企业被压垮。用个别案例如某家企业与当地官员串通获得农业补贴,不能证明农业风险低,骗补是欺诈行为,本质上与农业改革无关。任何一家农业企业都要面对高风险与低利润的挑战,6%以上的融资成本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不堪重负。
中国绝大多数农业企业用的都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绝非拍脑袋一蹴而就。笔者咨询过某农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其表示要解决农民就业、最大限度地化解土地矛盾,目前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公司加农户,公司提供品种、技术指导、前期资金,与农户签订合同,按标准收购,由公司负责工业化产品运作。企业家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可以做到卖放心、良心农产品,如禇时健出售的禇橙,有的则盯住了农业补贴的肥肉吃空饷,但无论如何,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是中国当下土壤的现实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从根本上解放农业与农民,就是土地改革让农民拥有法律权益,摆脱农民身份,大规模减少农民数量。围魏救赵,中国的农村需要城市来救。
没有“新土改”护航 土地信托中看不中用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