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的《互联网周刊》上看到一则关于凤凰网的报道,说是一个完全靠凤凰网起家、年销售额数百万的保健茶品牌,在停止凤凰网的广告投放后,竟然就销声匿迹了。这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网络营销对渠道的依赖程度究竟有多深?”
生产商们一直被渠道所困,神马进场费、上架费、条码费等,这些费用使商品售价高出成本数倍,如何避开这些费用就成了生产商们的必修课,于是乎各种营销秘籍流行于书店,各种营销大师讲座盛行,可这些没有改变渠道对生产商们的收费,反而变本加厉,有的商超甚至打起货款的主意,返款期限不断延长,于是我们就看到每个倒闭的商超背后总有一大批追缴货款的厂商。
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在中国,确切地说,直到阿里巴巴、淘宝的出现,生产商们似乎看到了光明,通过阿里巴巴、淘宝创业致富的案例不绝于耳,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大家在马云的感召下加入电商大军,在3-5年的短暂期限里,厂商们快乐地尝试网络营销,此时大家感觉马云是伟大的,阿里巴巴、淘宝是伟大的,可随后双十一、天猫商城的出现,厂商们发现淘宝等电商平台也不像他们宣称的“将价格打回原形”那么纯粹,日趋激烈的竞争、节节攀升的流量推广费用,使厂商们再次陷入渠道之困,只不过这次是网络渠道。
现在随着o2o的兴起,京东、淘宝开始发力线下,生产商们发现自己曾经的情人——电商平台带着竞争对手开始和自己竞争了。
此时的厂商们还能摆脱这些渠道吗?他们的网络营销是否被渠道绑架了呢?
TIPS:其实在教育、医疗行业,早在2008年就有企业抱怨自己在为搜索引擎打工,甚至还成立反搜索引擎联盟,但现在看来,这些企业不但没有阻止搜索引擎的影响,反而其网络营销已经离不开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