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记者 应志刚
距离2015年还剩不到10天,
一群人,仿似戍边长城的将士,在呼啸的风口,指点着周边1.58平方公里土地的“未来”。
以这个矿坑为轴心,从空中俯瞰,俨然一道天然的八卦图案。这里终将成为什么?
来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线的设计者、商业项目策划界的“大师”,以及多年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闻记者,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慢慢架构起自己心中的蓝图。
每个人心中的这块“疆土”,实际只是建设了具有中国、新加坡“双重血统”的苏州工业园区的建造者——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众多新型城镇化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
争论不休的,还是以这个矿坑为核心的鸷山区域定位。
这里有闻名苏锡常的水蜜桃,有珍稀的红豆杉种植传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还有这个虽被开采殆尽,却留下了峭壁悬崖和鬼斧神工开凿般的“景观”,那里还有湖泊一般的积水潭,稍费人力即可与外河相连。
在这么一块“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于动辄建起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又擅于将一座座缺少核心聚集力的老城镇,建成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中新集团,在这样的“野地”里“作战”还是头一回。
受邀来此的客人卯足了劲,忍不住要在此地来一场“论剑”,如果自己的智慧最终改写这一方水土的未来,膨胀的“虚荣心”难免被勾得撑之欲破。
“不能浪费了这些现成的景观”,策划师总是愿意“冒险”,希望把每一个似乎不可能的项目变成聚宝盆,“这里可以搞一个主题公园”。
策划师的理由很充足,上海松江有个百年采石坑,2000至2004年间,上海市对采石坑进行了围护避险工程治理,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对该采石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了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的一部分,“每天去白相的人非常多”。
记者却是理智的职业群体,似乎也最善于缠住问题不放。
“这里不是北上广,也不是中心城市,甚至不处在张家港这个县级市的中心位置,没有那么多的人流……”随即有媒体同行率先“发难”。
话音未落,策划师反驳,“可以宣传、可以做广告,可以炒作策划!”
“主题公园苏南已经太多,常州有恐龙园、嬉戏谷,苏州有苏州乐园、湿地公园,无锡有灵山、竹海……”记者同样不甘示弱,回应道,“还有,当全球最大的上海迪尼斯乐园建成,谁还会在意上海边上这么一个依靠广告招徕人气,没有核心特色的公园?”
“可以搞其他城市没有的游乐项目来捡漏补缺。可以搞乡村游、生态游”,策划师依旧信心满满。
记者再次反驳,“即便做起来,培育的过程漫漫无期,投资与回报,我们可以不计较,开发商要计较,希望从项目中获得经济增长点的地方政府也要计较,谁来协调平衡,甚至谁来担责有可能的失败?”
……
来的都是客,都是邀请来出点子的朋友,主人连忙“劝架”,争战双方相视一笑,“我们都太投入了!”
这里终究不会成为游乐场,不会成为主题公园,主人坦言,“这里归根结底还是要建设成一个新型城镇化项目。”
中新集团下辖的中新凤凰(张家港)新城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炯明,最终透了底,“我们中新集团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的一个核心就是产城融合,以产业聚集人气,以人居环境吸引适宜产业,以此带动地方乃至周边的共同繁荣。”
他们的愿景是,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以“山水田间,桃源奇境”为主题,符合“回归自然和谐的城市田园综合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示范,长三角都市群的生态休闲体验地”总体定位,实现休闲生活方式、高效公共服务、人文魅力空间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典范。
在这样的愿景下,整个项目将形成田园社区、鸷山绿核、开心农场等三大特色板块。结合鸷山矿坑地貌,对残破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优化,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并适度保留原有民居,对其进行提升保护,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营造生态休闲体验地;创新打造田园地产的居住新模式,居住地和农用地有机结合,使居民有房有地,形成一种全新的居住方式;引入合作社参股,使农民参与享受土地开发收益,同时田园地产中的农业地块未来的委托管理,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请大家来,就是为我们的项目把把脉、提提意见”,陶炯明说:“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更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城镇化,我们需要各方的意见。”
而实际上,策划师与记者的“论剑”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那就是在开发的同时尽量保住这里的“绿色”,留住一些原生态的元素,给现代都市生活的人类留下一片“乡愁”。
陶炯明的“漏底”究竟让人是松了口气,既然“论剑”的目的主人早已融入项目的建设中,双方“剑客”也就无需再展示“獠牙”,莫如携手在这寒冬的风袭之下,再好好欣赏一番这芳华怒放前萧瑟的风景,更为快哉。